作為一名小白,我從學會如何買保險,到實際買定保險,耗時半個月!最終還是選擇了通過線下保險經紀人來投保,最終達成了在老公生日前(提前一天!)投保的期望。
今天想來說說買保險過程中的那些事(坑),尤其是要說明一下之前提到的“經濟又實惠”的網銷險,究竟適不適合我們普通人購買?
1、網銷險真的比線下買劃算嗎?
NONONO! 經過實際對比,同等保額及保障內容的產品,網銷險確實比線下險要便宜一些(10%左右),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線下險,因為這一條“如實告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十七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并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
剛剛兩篇文章也提到了,購買保險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如實告知,即曾經得過何種疾病,或目前身體有什么問題一定要提前如實說明。否則,在你發生意外需要保險公司兌現保險金的時候,他查出你曾經隱瞞了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可以不兌保的!也就是說,你辛辛苦苦交了幾年或十幾年的保費,最終白交了。
那么哪些人不適合投(或根本投不了)網銷險呢?
如果有既往癥,家族病,遺傳病,或者曾經住過院,由于沒有專人核實病情,因此網銷險會有很大風險拒保。而一旦拒保,則會在公司留下拒保記錄,對于你轉投線下保險也會添一點麻煩。而如果你隱瞞不報,在網上投保成功,那么依據保險條款,如果之后保險公司查證出來,也有不承擔保險金的可能。
所以我的經驗是:如果不確定自己得過的疾病是否對保單產生影響,則一定要電話咨詢保險公司或相應保險經紀人,不要擅自做主,以免交了不必要的錢,還得不到保障。
而網銷險適合的對象,則是那些沒有患病記錄或相應體檢記錄的“超優體質”的人們!這也是為什么越早投保越劃算的原因之一。
2、買網銷險還有啥問題?
我分析了自己在實際操作中,之所以拖了很久才發現網銷險的問題,是因為:現有產品的官網系統實在太爛了!
比如我之前在700度網站上看好的幾款產品,都因為在各自官網上找不到相應的產品而只能最終作罷!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幾家保險公司,可能并不重視線上渠道的銷售吧,真的把產品隱藏的很深...
而最終選定的某家保險公司,在我看來網站是做的非常棒,頁面也很友好,但在輸入了N多個人信息之后,在最終的支付環節,卻悲慘的發現,只接受某銀行卡的支付,且需要下載控件,然而下載后也并沒有支付成功...如果能加入支付寶或微信掃碼支付,那么很可能我這筆單子就很快成交了!
3、買定期險還是終身險?
曾經在我選好定期壽險和重疾險之后,我老公提出異議:保到60歲之前,那么60歲之后發生重疾和身故的可能性更大好么?不如我們換成終身險,這樣最有保障!
但當時我確實沒有對比過定期險和終身險,覺著老公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又轉而仔細研究了下終身險。實際研究發現,購買終身險對于現階段我們的家庭來講,或對于普通大眾來講,是不劃算的!(當然高收入土豪例外!)
比如說,同樣的保險,保額50萬,保費分30年交,我購買終身險的價格要比保到60歲每年多出1萬元左右,即30年總共要多交30萬元!對比50萬元的保額,你真的覺得買終身險值得嗎?
這里要介紹一個概念“買定投余”——購買定期保險,剩余的錢用來理財!按照上面的算法,如果把省下來的30萬作為理財資金,30年的收益率按現在貨幣基金的4%來算,30年的收益也能到36萬元,即加上本金總共可得66萬元,比獲得的50萬元保費多不少!
怎么劃算,你看著辦!
反思了一下整個購買保險的過程,在此期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對線下購買保險的偏見!從一開始,我就對網銷險的預期太高,但網銷險各種bug導致了投保過程重重受阻;再加上對保險經紀人的不信任,而遲遲不肯選擇線下投保的方式快速達成目標,總的來說就是:沒有找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所以浪費了時間!
事實上,在線下與保險經紀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對如實告知的內容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對于自己要購買的保險,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出現問題時,也能得到專業的幫助,最終在2天內搞定了一直以來困擾著我的家庭保險投保!
所以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對于保險,首先要研究明白自身需求,同時也可以借助保險經紀人的幫助,最終購買到心儀的保險產品,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