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來坐地鐵去體檢,中途我的小舅媽(舅舅和原配離婚后再娶,婚后二人過得很幸福)給我發信息說我舅舅的教育方式太畸形。我的舅舅因為他的女兒學習不好,從而在小學到高中總是打罵我的妹妹。后來舅舅離婚后,妹妹一度長時間不聯系我舅舅?,F在我小舅媽的兒子(高中)也學習不好(小舅媽和前夫的孩子),我的舅舅就要求小舅媽嚴格要求孩子,不讓他玩手機,看電視,吃零食。小舅媽和我說,我從來沒想過讓她的孩子以后能上清華北大,其實做一個普通人就挺好,難道說沒上好大學就代表著這一輩子什么都不是嗎?小舅媽最害怕的就是以后孩子因為這樣的教育而憎恨她,把親人弄得像仇人一樣。 當然我和我小舅媽的想法是一樣的,既然上了清華北大都買不起15萬一平米的北京學區房,為什么還要去買學區房?就算買了就一定能上清華北大嗎? 面對小舅媽的話語,我感同身受,也能理解我大舅的想法。兩者如此矛盾的想法我都能去理解也就是因為,我也是經歷者之一。
和我的舅舅一樣,我的母親和父親也是一樣的人。所以我能深刻的體會到那種“嚴格”要求后的“憎恨”。他們總是打著為你著想為你好的旗號來要求你做一些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甚至這也許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圍,不過他們不會這么認為,他們認為你能經受住多大的挫折,以后就可以有多大的作為。所以在我從小的生活中,基本上就完完全全的經受了各種打壓式教育。比如說當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母親問我,你大學畢業了打算怎么辦?我說我考研究生,我母親說你考不上。我說我考公務員,我母親說你能考上嗎?我很生氣的說,那我出國讀研究生,我母親這次倒沒說我考不上,她直接說你能畢業嗎? 面對這樣的壓力,我真的選擇了出國,因為我再也不想聽見這類的話語在我身邊此起彼伏的出現,最終我讀了兩個碩士后回國,我本來以為會得到認可,可是我的母親又讓我去考博士。面對這樣的選擇我再次選擇了沉默,因為我自認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個學習好的孩子,我盼望著用這次努力獲得家人的認可,在別人有半年以上而我只有三個月復習的時間基礎上,我考上了心理學的博士。可是當我知道我被錄取的那一天的時候,我的母親再一次用她完美的語言摧毀了我一切的好心情。她只說了六個字:你范進中舉了?其實在那個時候我也只是感覺無奈。而真正的潘多拉魔盒卻打開在我博士的學習開始。
由于是心理學博士,就一定要研究心理問題,而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焦慮癥,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癥狀,但還沒有成為疾病,在我研究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的情景,表現都與我的所作所為有些類似,我甚至自己開始懷疑自己也有心理疾病,當然作為一個博士生要不斷的去學習,閱讀SCI文章,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心理彈性(抗壓能力),家庭親密度,和焦慮,抑郁等癥狀都成相關性。也就是說當你的家庭親密度提高的時候,你的心理彈性就會增加,也就是你的抗壓能力才會增加,而抗壓能力增加,焦慮和抑郁的傾向才會降低。 說道這里我想大家也就應該明白了,打擊式教育只會毀掉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悲觀,并且也越來越容易得心理疾病。誰說棍棒出孝子,在這個講究精準醫療,精準營養,個性化的時代,是不是也應該精準化的培養孩子,去感受孩子的想法呢? 家長一直在用一種你社會經驗少,社會閱歷少的話語來迫使或者誘導孩子聽從他們的擺布,其實這也正影響了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對經驗的積累。這就好比你小的時候養了一只老鷹,你把它關在籠子里不讓他飛翔,他是不知道藍天是多么寬廣的,可是當你把他放出去后,再想讓他回到籠子里就很困難了,誠然有一些人會把老鷹關在籠子里,為了控制老鷹,他們甚至可以用為了怕老鷹被其他動物傷害為借口而折斷老鷹的翅膀,可當你老了想讓老鷹展翅翱翔的時候,也請你記住,你的老鷹已經沒有一雙能飛起來的翅膀了!
你的心理彈性也就會隨之增加,也就是你的抗壓抗挫折能力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