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看了一本書,里面對于市場營銷的定義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就是很多人認為的營銷就是銷售和廣告――我們每一天都受電視廣告,銷售目錄,銷售電話,電子郵件的轟炸,我一想還挺有道理,然后回憶了我近期來被迫營銷的事情。
? ? ? 在我們學校,食堂門口經常會有一個40歲的大叔發“杰科眼鏡”的傳單,說實話在餓的時候拿到這張傳單心情真的不怎么好,再加上視覺的直觀感受,因為那個大叔的長相只是對得起大眾,而且穿的也就是標準的職業裝,所以只是面無表情的接過;當然,狡兔還有三窟呢,這不,在我中午回寢室的時候那個大叔也在,當時我就想這個公司的上司也太不體貼員工了,這么熱,站在沒有陰涼的地方,為什么不在傍晚發呢,站在管理學的角度,中午回寢室的人比較多,消費人群會大大增加,這種情況下我一般左手提飯,右手在不玩手機的情況下會接過,這時候我會說“謝謝”;最后一窟,是在我們的上學路,好像我見他大多數時候也是在中午,under the condition,都是和同學邊說話邊接過,應該說是只是眼角掃到他吧。這種情景或許在很多學校都可以想見,他是偷摸著進來的?
我因為club的活動,要去宿舍發傳單,第一次那個場景,就是人家開個門 然后就低頭玩手機,你巴拉巴拉一大堆,沒什么鳥用,只能把傳單放在臨近門的一位童鞋的桌子上,灰溜溜的走了,并且還要說謝謝支持等客套話,所以以后遇到發傳單我都會說“謝謝”,并且我會主動去接別人發的傳單,但是比較戲劇性的是那次我剛要伸手接,人家轉過身去了只有親生體驗過才知道他們的不易,不要輕易地說別人這兒讓你不順眼,哪兒惹到你之類的,可以給閨密抱怨,但是不要說一些帶刺的話語,因為你不是別人。
? ? ? 每個學校都會和一些教育機構,創業成功人士,一些經濟管理學的大牛進行合作,學校可以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知識厚重度,而他們也可是增加自己的知名度,雙贏的事情。目前就我最近參加過的一個講座來說,他們是一個考研機構――現場會發考研書籍,雖然我是大二的,本意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活動是由我們社團負責的,所以捧場是必須的,而我的同學在活動開始前一天晚上會去挨幢挨舍地敲門發傳單,但是由于傳單上時間的印發錯誤,與我們最后一節課時間之間相隔時間短,所以到場的人并不是很多,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嘉賓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交談以及一對一的輔導問詢。還有一個關于雅思分享會,宣傳很到位,本來預留了80個座位,到場的人數120多人,因為目前大一開學,我們只好忽悠小學妹了,這個宣講課福利不是一般的多,有YSL迷魅方管口紅,還可以現場參與抽獎~到場每人領取禮包一份~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 ? ? 在暑假我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聲音很甜美的小姐姐打給我的歐,她向我推薦去日本留學,我說目前并沒有多大的打算學日語,然后就給我灌輸學日語的好處,說的讓我非常有感覺,最后互留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