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之后的學弟學妹不要像我一樣,因為過于沉迷寫代碼,到了大四,還在被 GPA、TOEFL 和 GRE 等硬性成績牽絆。
我很晚才明白過來,提供 M.S. / M.Eng. / Ph.D. 項目的機構來自學術界,不是工業界,對人才的評估標準自然有差別。工業界可以忽視你的大學成績,你能力夠強,能給公司創造很豐富的價值;但成績卻是學術界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尤其對于名校,縱使論文、實習、項目背景在歷年數據統計上看越來越重要。當你被分數排除在學校眼界之外的時候,經歷再牛逼又有什么用呢?
剛剛過去一多半的這個學期,我現在還在 TOEFL 和 GRE 上掙扎;GPA 沒什么問題,也不用上課似乎都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T 是 2018.11.11 考的,還在焦慮等待出分,又要準備 2018.11.23 的 G——焦慮中還不能有任何差錯,因為不能再考了,再考就趕不上最早的 ddl 了。我為什么不早點把英語重視起來。
你可能說:我英語夠好,熟練閱讀英文文獻,準備英語考試太簡單了。其實 TOEFL 和 GRE 考察的是應試能力,是不是認認真真在背單詞,有沒有沉下心來刷題,是否已經明白考試的意圖了,和英語夠不夠好反而意義不大??疾榈氖悄憧喜豢蠟榱藢W習努力而已。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過線”。如果沒有過線,意味著你的學習能力不夠,“再好的教育環境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