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兒子去鎮江游覽焦山時,碰到了一位有趣的導游先生。在剛進入焦山時,我掃描了一個旅游公眾號,正聽著講解時,一大群人走過,不用看肯定是旅游團了。小小年紀的兒子大概想起之前聽我說過,參觀景點是若碰到旅行團可以跟著旅行團的導游聽聽介紹,就說媽媽我們跟著旅游團聽聽吧!拗不過他,就上去跟著聽了。
這是一個中老年旅行團,聽介紹應該是從山西和陜西方向過來,導游是位年紀約有50歲的男士,頭發有點少,但是發型剪了個圓圓的蘑菇頭。剛走上去,就聽到他在聲情并茂的講著鎮江的歷史,操作并不是很標準的普通話,在介紹說“我們鎮江的景點都是真真實實的自然風光,都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鎮江是從北向南進入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戰爭時很多北方居民都逃難到鎮江定居下來,所以,鎮江的鍋蓋面和北方的面食異曲同工,鎮江的香醋呼應著山西的老陳醋……”。這位導游先生說的時候還是不是翹著蘭花指,拉著游客中某位老先生互動,故作忸怩狀,很有喜感,人群里不時發出笑聲,兒子一下子被吸引了,介紹的內容對于喜愛歷史的我來說,也很有吸引力。兒子一直拉著我的手緊跟著他轉,開始介紹焦山碑林了,導游先生在清乾隆御碑面前停住了,說要重點講解下這個碑,這是乾隆皇帝第5次下江南的時候留下的,碑上的文字表達了對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的祝愿。最后講到即興處,還唱起了“光榮屬于我們80年代的新一輩”的老歌,引得周邊的游客都開懷大笑。
這段偶遇,讓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精彩,語言表達合適詼諧的確能帶給人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