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泰勒·斯威夫特憑借《泰勒·斯威夫特》橫空出世,震蕩了整個歐美。
2016年,泰勒·斯威夫特憑借《1989》拿到了競爭最為激烈的年度最佳專輯獎,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兩次奪得格萊美年度最佳專輯、第一位連續三張專輯首周銷量超越百萬的女性歌手。
十年時間,泰勒獲獎無數。可她最為人所稱道的地方,則是作為鄉村音樂的出色代表,僅憑一己之力,就拯救了已經沉默多時的鄉村音樂,讓它重新獲得了關注。
可是有一天,這個姑娘卻做了一個讓人措手不及的決定,因為她不想唱鄉村音樂了,她要拐到流行上來。
一時間,歐美歌唱圈嘩然,質疑者有之,不看好者有之,甚至還有一位資深音樂人這樣說:當一位鄉村歌手想做其他音樂時,只要說‘我永遠不會離開鄉村音樂,我會帶著它與我同行’就好,沒必要強調自己要離開。
可是泰勒·斯威夫特并不同意這種觀點:做著流行樂卻說我是鄉村歌手,就像我把墻刷成綠色,然后告訴你這是一面藍色的墻。我只是想保持誠實——我確實變換風格了。
對于她的反擊,眾人并不看好,再加上泰勒把對前男友的吐槽、抱怨寫到了自己歌里的行為,引起了聽眾的反感,所以一時間,大家對泰勒的好感降到了谷底,先前的贊譽、褒揚都被詆毀和謾罵所取代。這個受大家喜愛的小甜心,似乎快要從大家的心中被抹去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泰勒絕地反擊,漂亮地打贏了這場仗。
《1989》上市后,贊譽無數,而她也在《Shake It Off》中再次申明了她的態度:花心的人會一直花心,恨我的人會一直恨我,但我只要不停搖擺,甩掉一切。
態度明確,不卑不亢。與早先發布的《Mean》不同,《Mean》只是以受害者的語氣,來陳述受到傷害后的所思所想,這是表象。
而《Shake It Off》卻在表象之外,找出了面對這種處境的方法——擺脫。透過表象看方法,這是泰勒的成長,也是她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成熟轉化。
當然,成長需要理性,但是生活卻往往更需要感性。尤其是面對傷害時,直接的發泄總比理性的排解要來得更加痛快。
泰勒與約翰·梅爾因為欣賞而相識,因為伴舞誤會而分手。分手后,泰勒在歌曲《Dear John》中質問約翰·梅爾:你走以后,我才看透。你是覺得我還太小,還是不碰為好。怪我那盲目的樂觀。當然,最悲傷的事情還不是這里,而是我座在你的身邊,你卻對我視而不見。
在CMT鄉村音樂電視獎的頒獎現場,泰勒與約翰·梅爾僅僅相隔6個座位,但是約翰·梅爾卻沒有和泰勒說一句話,完全把她視作空氣。
愛過才知情濃,傷過才知情痛。面對這樣的約翰·梅爾,泰勒無奈、痛苦、憤憤,于是,就有了這首只有愛過、傷過才能聽懂的《The Story Of Us》
不久前,泰勒堅定地相信約翰·梅爾是她的“我的選擇”,可是不久后,她不得不明白,原來“我們相遇的故事,多像是一出悲劇”。
其實,誰年輕的時候沒有愛過一個渣男呢。所幸我還有選擇的余地,所幸約翰·梅爾放開了泰勒,讓她可以繼續等待真愛的出現。
泰勒就是這樣的一個姑娘,生活里處處是音樂,分手是音樂,背叛是音樂,詆毀是音樂,反抗亦是音樂。
她在自己的音樂王國里自由自在,樂哉,悠哉。同時,她也在音樂里渡劫生活,救贖自己,更成就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