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故事的結局早已經寫在開頭,生活唯一確保我們的就是死亡,但是不要讓那結局奪走了故事的光芒。
01
有一朋友是小學老師,早上八點上班,下午4點基本上就是下班回家了,從來不缺寒暑假,有大把大把的個人時間,工資不高,但基本自足。
我問她:那么的業余時間用來干嘛啊?
她說:逛逛網店,睡睡覺,打打游戲,刷刷微博,一天基本上就這么過了,而且很快的好不,但感覺也很累啊。
后來我才知道,拿著ipad逛著網店三四個小時,打游戲也會有兩三個小時,這么長時間保持不動,怎么可能不累啊。
我又問她:沒有想過干點別的,比如跑步鍛煉,比如看看書,比如拓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之類的所謂“正經事”。
她說:想那些干嘛,我覺得現在挺好啊,搞那些多累啊,那么努力有毛用啊,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想那么折騰自己,何必啊。
當然,這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好為人師的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可是,我還是忍不住要說,正是因為才二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要享受當下,知足了,認為人生不過如此,是不是太過隨意了,太任性了。還有那么多好玩的活動,好吃的美食,好看的電影怎么辦呢?這些你都沒有體驗過呢,你哪知道當下就是你的全部啊?還記得之前盛傳的一句話:你喜歡白切雞,可是遠方的肉夾饃怎么辦呢?
02
有一網友最近跟我說到做自媒體公眾號的辛苦。他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了,然后去跑步半小時鍛煉身體,然后回來洗洗弄弄吃早餐,差不多就到了7點半了,然后開始一天的上班時間。下午6點鐘回到住處,開始寫字,由于是新手,一篇文章常常要寫3個小時,加上排版發布等,差不多要到晚上10點了,然后繼續看書。有的時候,為了完成每周的書本量,熬夜看書,常常眼睛都看不清字體了,站起來走走然后繼續。他說這樣的日子太辛苦了,沒有娛樂活動,沒有交際,陪伴自己的只有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我說:那你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
他說:額……更多的時候還是喜歡那個努力的自己。
要知道,他以前都是7點起床,不吃早餐就去上班的。要知道,他高中畢業后就沒有寫過一篇像樣的文章,現在幾乎每兩天更新一篇原創。要知道,工作三年了,看書都沒有超過5本的,現在每周看完一本書,還要寫書評。要知道,他曾經也是夜生活的代表,可現在為了看書,寫文章,那些唱歌,喝酒,泡吧,吃夜宵基本謝絕了。
這些都只是為了改變曾經的自己,無疑這種改變是痛苦的,可這就是改變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這就是痛點,這就是軟肋。還記得《風雨哈佛路》中莉茲說:我要盡我所能努力工作,看看究竟會發生什么。
03
當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也一定會很舒服的。你也可以像我那小學老師朋友一樣,時不時的來個葛優躺,她依然說每天很累人,即便一天什么都沒有做。但是努力改變自己的那種拼,那種累反而會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
可能自己說的那種努力,連努力的影子都談不上,到最后毛都沒有。但是當有一天回過頭來,可以大聲說我最喜歡的日子并不是那種安逸很慵懶的日子,反而是我拼盡全力,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日子。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呢?
不管在什么樣的年齡,不管在什么樣的環境,都要努力,我會喜歡那個更加努力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感謝三年前努力的自己;40歲的時候,我會感謝20多歲努力的自己;80歲的時候,我會感謝60多歲努力的自己。
很喜歡一句話:努力向上不是為了讓全世界看到我,而是希望看到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