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哥哥死的那年,我12 歲,他14 歲。
他騎著單車,經過一個漫著大水的堤壩,被卷入洪流。那天端午剛過,暑熱乍起。幾個在下流洗衣的婦人,聽見撲騰的聲音,以為是一條白色的大魚。
第二天午后,父親和叔伯在很遠的水流里,找到衣衫襤褸污漬滿身,已經不會再睜開眼睛的他。
我聰慧得無以復加的略哥哥,象棋下得無人能及的略哥哥,那個站在黃昏的籬笆前,食指一屈一張,將撲克牌彈得滿天飛的略哥哥,就這樣走了。
我從學校趕到他家時,他正躺在一口小小的棺槨里,就像和我捉迷藏,而他永遠地贏了。
伯父和伯母像被抽空了骨頭,他們被人圍著,一開口,眼淚就滾滾而流。
但終于到了最后的送別。
第三天午后,那支白色的隊伍,停在一塊向南的山坡,將略哥哥放了下來。
那里開闊明凈,草淺風輕,對面還有一個日夜通明的加油站。看風水的先生說:“墳頭對著光,他就能看清方向,找到路再回來。”伯母幾次崩潰。
鴻哥哥扶著她,一遍遍地說,媽,你還有我,你還有我。
/ 1 /
我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最大的動因。
總而言之,后來,鴻哥哥就像個瘋子一樣努力。
有一年,家里窮得沒有了辦法,父親邀了兩個人,去南昌販豬肉。肉賣完后,去醫學院看鴻哥哥。他那時正在考研究生,努力得叫人害怕。
我父親回來后,感嘆說,我看他的同學,都是戲戲浪浪的,只有鴻哥哥,一刻不停地在看書……根本沒有時間玩,一個多月沒洗澡。你好好學著點啊……
一個真正竭盡全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他果然順利考上研究生。
再以后,順利考博,出國。28 歲,他帶著嫂子一起留美,36 歲拿到美國綠卡,從此定居USA。在美國時,他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技術總監,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而在生物醫學領域,又研發了分子檢測的專利,近些年被中山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帶了一批博士生,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牛得一塌糊涂。
前些天,他回國,我們一起吃飯。
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努力呢?”
“除了努力,我別無選擇。”
又說到他當年的同學,大多安穩地待在小地方,朝九晚五,早早就進入了一種僵局。
“這不是生活簡單,而是一種委頓和懶惰。我們一定要警惕。當一個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開始了。”
/ 2 /
蛇蛻皮,蟬脫殼,毛毛蟲破繭。
每一個從底層逆襲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脫層皮,或者掉身肉的。
這世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所有的閃亮登場背后,都是多年苦心孤詣、沉默不語的自我挑戰,對極限的不斷突破。
弱者相信運氣,強者只信因果。
我剛剛練習寫作的時候,有一個前輩,曾給了我一個淺白但又至關重要的建議:
別想那么多,你只要記得,任何人用十年時間,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都會成為頂極人才。
后來,我覺得他說得太保險了。
只要用兩年專注于一件事,就可以在業內“小荷才露尖尖角”。
用五年時間,就能成為佼佼者。
而十年時間,足夠讓你出類拔萃,成為明星。
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和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也是同樣的觀念: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 萬個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達?芬奇至少畫了10 000 個小時,才有了《蒙娜麗莎》;莫扎特至少練習了10 000 個小時,才寫出了《第九號協奏曲》;比爾?蓋茨設計了七年的程序,才有了微軟。
達爾文說:“我一直認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別不大,不同的只是熱情和努力。”
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從來就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 3 /
我們都是滾滾紅塵里,最平凡的一些人。但是,我們都有著隱秘的愿望: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選擇,在更好的世界里生活。
為了實現這一點,你要做的只有兩條:
1. 找準自己最擅長的,你最有可能傾注全部熱情的,然后,緊緊抱著它,一頭扎進去。
但努力,不是指在你缺乏興趣的工作上使勁,而是在你覺得最不辜負此生的事上投入。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里,借永澤的嘴,說過一句話:
那不是努力,只是勞動……我所說的努力與這截然不同。所謂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
找準之后,讓它成為你鋒利的刀斧,你精準的指南針,你穩固的梯子,你撬起夢想之國的杠桿。
2. 投入所有的精力,不要管結果,不要聽別人瞎叨叨。
就像費曼說的:“如果你喜歡一件事,又有這樣的才干,那就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就要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樣,不要問為什么,也不要管會碰到什么。”
/ 4 /
最累的人,是最閑的人。
不努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焦慮。
因為,我們會開始和自己交戰。
一個自我想在庸常的生活里,像掉落沼澤的人一樣陷下去;一個自我卻不甘心,掙扎著要爬上來。
這種對抗與較勁,就會讓我們痛苦,不僅不能讓我們休息,反而會讓我們無法寬恕自己,陷入焦慮,甚至抑郁。
然后,為了獲得平衡,我們不再橫向比較,減少與小伙伴們的聯絡,變得自閉,眼光一直向下,向下。
但這種自我封閉,從來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它伴隨激烈的否定、絕望的掙扎,把自己往抑郁的深淵里越推越深。
在鐘愛的事情上投入時間,開始創造,獲得自我價值,對于我們,都是一種有益的療救,而非消極的消耗。
維克多?弗蘭克說:“當一個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關愛一個人時,幸福便悄悄來臨了。”
而努力本身,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
當我們沉潛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完全融入,沉入一種超然的平靜中時,生命中真正的幸福便會來臨。比物質的享受更甚,比他人的贊許更妙不可言。
當我懶惰的時候,是我病最重的時候。
當我努力的時候,是我最健康的時候。
就像那天席間,我還問了鴻哥哥一句話:“那么拼,是不是和略哥哥的事情有關?”
他說,有,但不全是。更多的,這是一種本能,如果不努力,會感覺不舒服。
/ 5 /
為什么我們要努力?
1. 因為我們是不甘于平庸的年輕人。
因為我們想有更多的自由與選擇;
我們想生命更豐富;
我們想有更多的尊重與愛;
我們想有一天,能坐在偶像的對面,和他稱兄道弟,而不是一直跪舔;
我們想有一天,能踏上那些喜歡的異國,坐在當地最負盛名的酒吧,用流利的英文,和一個青年說,我們那個國家,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而不是一直在這兒做白日夢。
2. 因為不努力,我們會焦慮。
這世界高速運轉,從來不會因為你的自動退伍,而停歇片刻。
而當你一停下,你就會發現,朋友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向前奔跑,他們朝氣蓬勃,他們熠熠生輝,他們就在你夢想的路上,開始閃閃發亮。
這種社會比較一定會帶給你巨大的痛苦、深度的自卑。
你會懼怕他們的消息,抗拒他們的接近,關緊心門,自毀雙目,以縱容自己的失敗。
簡而言之,我們之所以要努力,無非要獲得外界的肯定、內心的幸福。
如果你還有骨氣,如果你還有血氣,如果你也不服輸,那么,別刷手機了,立刻,馬上,把手頭的工作做完。
不要找借口,不要拖延,不要沉溺于網購、微信、真人秀,不要參加無意義的社交。
全神貫注地用10 000 個小時,去做一件你最想做好的事,然后,抵達你的夢想。
你沒必要一開始就很厲害,但現在,你要開始去變得很厲害。
Now,just do it.(現在,就去做。)
請相信,當我們持續努力,整個世界都會慢慢地走過來。
※作者簡介:周沖,80后的老女孩,2015年離開體制,放棄公職,從事自由寫作。本文經授權轉自“周沖的影像聲色”(fuck_your_dick),這是一個文藝而理性的公眾號,以客觀的視角,以文藝的筆調,剖析人間事與人間情。2017年重磅力作《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現已上市。本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