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此時已是深夜,我準備入睡了,帶著糾結之心把鬧鐘調整到了早上五點四十。
為了兒子早上自己能夠起床盡量不去干涉,又為不讓兒子再睡過頭,我把我時間的鬧鐘調整到最晚時刻,期待鬧鐘想起前,兒子已經起床,減少我煎熬的十分鐘。
:“兒子,又遲到了!”一陣緊張,拿起手機,一看才凌晨四點,原來是一場夢!
再問自己,有這個必要嗎?遲到有這么可怕嗎?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了!似乎輕松了一點,終于又進入了夢鄉。
:幾點了?快去叫兒子,遲到了。愛人看了看表:“五點,你咋了?還讓不讓睡覺啊!”我再也難以入睡……
我知道自己進入了極為敏感和糾結狀態,我想鍛煉兒子的自律,又不想一而再、再而三的看著他遲到,做和不做都很難!
自己一再勸自己,還是別去叫他,耽誤幾次,老師會讓他記住的!為何就是做不到耐心等待他生物鐘的形成哪,以至于讓自己為此越來越緊張!
面對這個問題,不能直接讓孩子怎么做,只能建議他,別把鬧鐘設置的過早,容易再睡過去。鬧鐘和起床時間別超過五分鐘,聽到鬧鐘響,自己蘇醒一會就起,既不會耽誤,精神狀態還好!兒子很接受,也在去體會!
我明白,培養自己一個自立、自律的習慣,不是像說說如此簡單的,行動中,也會出現多次的不協調,多次的遲到,沒有這樣的過程是不會養成的!這個過程可能很長!
面對這個問題,作為媽媽,有幾種做法
一是,繼續做后補鬧鐘,在最晚時刻繼續叫兒子,但這樣,兒子會繼續形成依賴,三年的高中生活,每次的起床都少不了我的聲音!這是我不想要的,對兒子長期的成長和習慣養成也是不利的。
二是,徹底放手,給孩子完全自主,完全靠兒子去適應,即使多次遲到,也不指責、埋怨兒子,讓兒子在老師的懲罰中、在一次一次的自我調整中去形成自己的敏感度和生物鐘,聽到鬧鐘,把握好起床的時間,這樣就會減少我這種焦慮之心,也減少我一早對兒子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相信兒子一定會自己調整好,這是最希望、最理想的結果!
因為我相信兒子內心絕對是想積極上進、做的更好的!只是調整我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去配合、去適應的問題!
三是,適當配合。在接近最晚的時間點,我通過起床的動靜、燈光去迎合下兒子,幫助他打開房間的燈,去客廳為他準備點水,而不是直接去叫他。這樣他幾乎都能快速起床。只是我擔心他這樣也會形成依賴!
綜上,我認為先以放手的第二種方式為首要,再配合以第三種方式為后補,協助兒子在懶散的早上和中午解決好起床上學的問題,既做到對兒子勞累的充分的理解又做到足夠的愛的陪伴和照顧!
兒子,高中三年,爸媽已經做好全部的準備,無論什么問題,我們都一起面對,共同克服!也相信你會一天比一天更懂事、更優秀!
爸爸媽媽永遠相信你!一起加油,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