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7? 周三? Day3? 第二部分閱讀? 整理你的生活
摘錄一
現代生活所面臨的其中一種挑戰,是在一開始就能夠從無數看起來似乎很重要的義務中,弄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那么你可能會發現弄清楚它是很困難的。
感想一
從某種角度來說,認為什么都無所謂或都差不多的狀態其實也是一種較為危險的狀態。分不清事情的重要與否,一方面會給人造成精力與腦力的疲倦,另一方面可能也會是個人的認知甚至價值觀不明晰的表現。
摘錄二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曾感受到不堪重負,甚至于無法回過頭來重新去評估這些超載的信息對我們的影響有多么大。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給這些信息劃分優先級。我們變成了垃圾桶,生活扔給我們什么,我們就裝什么,而很少去評估到底哪些信息對我們來說才是好的。
感想二
難以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有效評估,一方面可能因為信息量過大本身帶來的評估困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我們的認知與個人固有觀念處于較為模糊的狀態。
摘錄三
定義你的價值觀,并以此作為生活原則,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幫你獲得一種更有滿足感的生活狀態。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生活原則,來幫助我們搞明白,我們到底想要怎樣利用我們的時間、精力、金錢去更好地生活。
感想三
人生有無數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即便是最糟糕的選擇也能有豐富閱歷的作用。然而,如何做出更好的、更果斷的,以及更貼近心之所向的選擇,大概需要明確我們的真實想法,以及更好地定義我們的價值觀。
摘錄四
因為你的核心價值觀可以作為衡量你生活中所有選擇和決定的標尺,讓你能夠將精力有針對性地花在成為想成為的人和過希望過的生活上。行為與價值觀一致,你將收獲快樂、平靜、鎮定,這種生活環境對你來說是最棒的。
感想四
年少時的我們總能活出最真實的樣子,大概是因為可以勇敢地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所想與所做可以實現一致。但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以及面對社會的必要潛規則,我們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所想,甚至經歷自己曾厭惡的狀態。而在人生的路上走得越久,永葆童心與初心顯得尤為重要,畢竟行為與價值觀一致的狀態才是最貼近內心所想與所愛的狀態。
摘錄五
即使是微小的、漸進的改變,也會對你的態度造成巨大的、積極的影響。你會重拾方向感,找到真正的目標,即使你不能立刻就為你的方向采取行動,這也會給你帶來一種難以置信的力量感。
感想五
水滴可以穿石,微小的改變實則擁有著不可小覷的能量,而關注到生活中微小但暖心的改變,不僅能增加我們的幸福感,還能讓我們更好地與自己、與外界相處。
摘錄六
當我們還沒有確定生活事項優先級的時候,我們常常讓生活壓力來決定要做什么。收到一封郵件,回復這封郵件;瀏覽到了想要的降價商品,購買這個商品;工作中被人打擾,只能選擇原諒對方。如果我們不知道那個在我們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大前提是什么,我們的生活就會沒有章法,沒有邊界,也沒有什么是需要優先去選擇的了。
感想六
在分不清生活事項優先級的時候,我們容易被撲面而來的事項與壓力迷惑方向,進而也容易讓自己陷入更為糟糕與雜亂的狀態。而想要讓自己“臨危不亂”,則明確生活事項的優先級,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顯得尤為重要。
摘錄七
許多偉大的作家和哲學家,都曾探討過當下的知足。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這樣說過:“活在當下的能力是精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作家釋一行禪師(thích Nhat Hanh)教導我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每一息、每一步,都應該有意識地去體驗快樂的降臨。
感想七
人生最好的一種狀態大概是“不畏過去,不懼將來,活在當下”,而活在當下大概是最幸福也是最不易把控的狀態。因為在當下處理好對過去和將來的看法與狀態并不容易,而努力做到了便能收獲享受于當下的愉悅感受。
摘錄八
你可以把實現目標的過程看作是幸福和滿足的歸宿。與其在等待結果的時候退縮,不如享受沿途的每一步。每一個啟示和每一個行動都應當被品嘗、慶祝。
感想八
在追尋目標的路上,讓我們有直接體驗的是路上的每一個經歷,或苦或甜的經歷都能讓我們更好地認知自己、認識世界,同時也見證著我們曾努力和懷揣希望的樣子。
摘錄九
生活總會在不經意間將我們吞噬,在意識到這一切之前,我們可能已經走上了一條遠離自我和真我的道路,忘記了我們是誰,忘記了我們真正想去做的事情。當我們反應過來時,各種各樣的義務和責任壓在我們的肩膀上,讓我們無法放棄,只能維持現狀。即使我們感到無比厭惡,想要逃離。
感想九
人生最愉悅的狀態大概是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同時能在自己所喜歡的事上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當然這樣的狀態是不易獲得的。因而我們在進入某種狀態之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讓自己在一路找尋與適應的過程中進入自己所期望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