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關于數據方法,非工具的使用。
為什么要做數據分析
1.?認知層面
1.1 理解用戶:我們服務的是怎樣的用戶?
1.1.1 用戶畫像,如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網絡、機型、分辨率等等
1.1.2 行為,如發現內容的方式、內容消費的方式、內容偏好
1.2 理解業務,如視頻客戶端滲透率,判斷是否有挖掘潛力
1.3 理解行業,分析行業數據,尋找切入點
2.?行為層面
2.1 效果驗證,例如GP評分關于廣告的投訴是否下降
2.2 優化產品,例如頑固廣告站點中70%的網站找不到跳轉來源,對于這些網站直接屏蔽,而對于剩下的30%的網站采用阻塞部分頁面內容加載的方法
2.3 排查線上問題,例如用戶投訴增加,原因是UC合作的部分網絡商投放的廣告干擾用戶、誤導用戶,比如說uc瀏覽器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使用
2.4 制定規劃/策略,例如分析數據確定廣告商域名更換頻率,定期排查
數據分析原則
1.?目標導向:根據業務定位、發展階段選擇數據目標
例如以發行為目標vs以品牌為目標,目前uc瀏覽俄羅斯市場主要以品牌為目標,通過強大的廣告過濾功能提升用戶的留存
2.?實事求是:數據是工具,用于支撐觀點;數據不只是工具,不能為了證明觀點扭曲、選擇性展示數據
3.?形成閉環:發現問題→定位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反饋→發現問題
數據分析流程
1.?發現問題
1.1 從目標出發,設置直接指標、關聯指標
例如,新版本廣告過濾工具投入使用,預期top500站點中廣告網站的訪問排名會出現整體滑坡的情況,關聯指標為GP評分
1.2 縱向對比:同比、環比
1.3 橫向對比:選擇合理的比較對象
2.?定位問題
·?內外因
例如,以瀏覽器/導航為主要流量入口的業務,需要關注節假日、賽事、當地網絡、政策等導致客戶端/導航日活波動影響
·?維度,聚焦數據變化大的維度,如Top500訪問站點里面廣告網站排名
·?流程:追蹤用戶訪問流程各個環節,細化監控,發現流失最嚴重的環節。如日志(少打、漏打、打點時機、字段缺失)→服務器日志傳輸→統計服務器→報表計算
·?訪問路徑
·?內外部反饋:后臺用戶意見,是否有短時間內某類異常報告突然增多
3.?解決問題
問題原因不止一個,逐個解決,發布上線,驗證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4.?驗證問題
觀察核心數據指標是否呈現正常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