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蜜蜂,大概是上午我開窗透氣時,鉆進來的,不停的發出碰撞玻璃窗的聲音。
我忙著的時候,真沒有在意到這種聲音,午飯后的安靜,才顯出它的聲響,與這四周的安靜不太相符。
我的窗,并未關上,它迷路了,找不到出口;我想,它是需要我幫它,幫它去往百花深處;于是我輕輕捏住它的翅膀,渡它到窗外,窗外的陽光不燦爛,卻也讓它昏了頭,它原地飛舞了一陣,才俯身向下……這是五層樓外。
《擺渡人》熱播的時候,路過黃大錘老婆的辦公桌,看見她在看這本同名的書,于是預約了一下:“等你看過了,借我舍得嗎?”
她當時大著肚子,滿臉幸福的樣子,爽快的答應:“好啊!”后來黃大錘同學以最快的速度遞給我,那本新書。
噢!這“擺渡人”不是那擺渡人,虧看書,不然心里還一直以為是同一源頭。
《擺渡人》書,是一名英國女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說。剛開始看了幾頁,以為是普通的穿越時空的少女遇到救她命的少年,然后相愛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橋段。
而后看到的內容,我開始不懂了。
真的不懂,什么荒原,什么山谷,什么惡魔,什么湖水,什么安全屋,什么地平線?……于是合上書,打算不再看下去,心里想:這大概是一本宗教異類的鬼故事吧,不想研究了,太費腦子。
過了十拉天,黃大錘詢問進展,我才又一次拿出來好好的安下心看。
主人公迪倫是名單親媽媽帶大的女孩子,在媽媽的嘮叨與嫌棄里,她非常厭惡現在的生活狀態,她想起素未謀面的爸爸,于是在遭遇打擊的時候,她覺得有必要去見見他,甚至以后可能會和他一起生活。
在迪倫出發尋爸的路上,隧道里的車出了意外,迪倫以為她是唯一幸存的人,在爬出隧道遇到崔斯坦后,她才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個靈魂,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是要越過荒原去往天堂的擺渡人。
通往地平線那邊的路途,并不平坦與安全;熟悉路途的崔斯坦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渡劫。崔斯坦告訴迪倫,路途的險惡與否,全看迪倫自己的心境,他們所遇到的困境即她內心的寫照,內心陽光與否則決定能否在險象環生中順利通過。
迪倫的意志力還算是強大的,崔斯坦也深深感覺到這次所渡之靈魂的不一樣。應該說,他們倆都是孤獨的靈魂,在這不知誰安排的界面里互相依賴前行。
迪倫似乎發現了可以打破常規的路徑,而不是遵循以往的游戲規則,接受擺渡之后的歸宿。她不屬于這里,她屬于她自己和愛她的人,她已經開始想念媽媽,也想念充當擺渡人角色的崔斯坦,她分析崔斯坦也不應該接受這樣的安排,永無止境的渡魂靈。于是她大膽的返回,也帶著崔斯坦返回,返回到人間……
充滿詭異的故事,甚至雞皮疙瘩都爬滿了身。但看到迪倫與崔斯坦在地平線盡頭分手的描述時,又禁不住被感動了,無論是肉身,還是靈魂,都逃不過愛的依戀;離別時撕心、即將失去時的無助與悲傷,哪怕是三界之外,也是依然如故。
本以為像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看這樣的故事,應該很難理解其中的懸,也無法想象那異域國境里的三界。卻意外的,在故事結尾,欣然接受了作者比較陽光幸福的安排——迪倫重新回到了人間,崔斯坦從她身邊過,笑著,“嗨,你在這兒!”
崔斯坦渡給迪倫的靈魂,迪倫又渡回他一起回到人間。生命應該這樣美好吧!
我還書時,跟黃大錘說,真怕自己看不懂。
電影與它風馬牛不相及,幸好沒去看,看了先入為主,就更看不下去了。
但主旨應該相似:渡人即是渡己!
生活是一列沒有預報下一站的地鐵,在看似斑斕的光陰隧道里穿梭,而且只有去途,沒有返程。有心的人,都可以渡你一程,你也可以渡別人一段,也許相伴的旅途會收藏到溫暖、幸福及淺淺的微笑,縱是暫時的冷冽、凄苦或淡淡的憂傷,也會在同一個終點結束,有沒有宗教信仰,差距都不會太大。
窗外的東風正猛,它渡著春夢靠近,索性放下這累人的臆想,隨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