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 安逸的日子
轉眼王曉寧在訊達已經工作了三個月。他和陳飛也有一個半月沒聯系了。十月中旬的一天,他正在店里下載,突然看見陳飛走進來,感到很意外。本來他還以為陳飛不會再找自己了呢。
“你幾點下班?”陳飛問。
“六點半。”
“那我六點半再來吧。”
“好的。”
下班時陳飛來到店里,說道:“我請你吃麥當勞,走吧。”
王曉寧問:“你咋想起請我吃麥當勞了?”
陳飛說:“我過兩天去北京找工作,想讓你和我一塊兒去。”
王曉寧一聽是這事,就連忙說道:“我去年去過北京,找了兩個月都沒找到工作,不想再去了。”
“這次有我呢哇!咱倆一塊兒找,肯定能找到。”
兩人邊說邊朝附近的麥當勞走去。
“我真的不想再去了,在那兒實在找不到工作。你去行,你比我會說。”
陳飛勸道:“去年是去年,現在你已經有工作經驗了,肯定好找工作,而且咱倆一起租房還能省很多錢。再說啦,你在這兒一個月能掙多少?去北京不比這兒掙得高?”
王曉寧說:“我對工資要求不高,只要輕松就行,這樣才能有精力寫作。”
陳飛說:“寫作這事你急啥?趁著年輕先掙錢,等掙了大錢以后再寫也不遲啊!我就是這樣想的,四十歲以前先經商,四十歲以后再寫作。”
“可我現在就想寫。我又不適合經商,只有寫作這一條路適合我。”王曉寧說。
陳飛又勸了一會兒仍沒勸動,感到很失望。這時已經到了麥當勞門口。王曉寧心想既然自己不去北京,那也就不要讓陳飛請吃麥當勞了。他正準備要說,陳飛先說了:“你現在餓不,我不太餓。”
王曉寧心說我知道你也不想請了,于是說道:“我不餓。”
陳飛說:“那就再往前走吧,前面有個冷飲店,去那兒坐會兒。”
兩人于是又往前走。此時天已經黑了,路邊商店里輝煌的燈光照亮了人行道。這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名牌專賣店一家挨一家。兩人邊走邊聊,一直走了多半條街才來到那個冷飲店。
進店后陳飛問:“你想吃啥?”
王曉寧知道他也不舍得多花錢,就說:“啥也行。”
陳飛看了幾個冰激凌球的價格,最后給王曉寧買了一個兩塊錢的,這是最便宜的一種。他又給自己買了一杯果汁。然后兩人來到二樓坐下。二樓只有他倆,所以十分安靜。
坐下后陳飛又開始勸王曉寧:“你看咱們青城多落后,像這種冷飲店都沒人來,說明人們都沒見過世面,而且窮。北京你也去過,那兒比咱們青城發達多了吧。你就不想去好的地方,寧愿在這兒待一輩子?”
王曉寧說:“北京等以后去旅游行,可我不想去那兒發展,寫作在家寫最好。”
陳飛又勸了一會兒,見還是勸不動,就使出最后一招,說道:“你要是和我去北京,我管你一個星期的飯,這總行吧。”
王曉寧無奈道:“我真的不想去,你就別勸啦。去那兒找不到工作,最后還得回來,白花錢。”
陳飛見王曉寧鐵了心不去,也就不再勸了。兩人又聊了會兒別的,就離開了冷飲店。陳飛指著馬路對面一條小街說:“我那兒還有一個房子,今晚來那兒睡。你陪我再走一段路吧。”
王曉寧于是就和他一起過了馬路,進了那條小街。路過一個小賣部時陳飛進去買了一大桶可樂,說道:“我晚上不吃飯了,就喝這個。”
“你不餓?”
“不餓,勸你半天你都不去,我都氣飽啦。”
王曉寧說:“你去北京肯定能找到經理的工作,也許公司又給你配備公寓呢。”
陳飛說:“北京房價那么貴,誰給你配備公寓啊,給你住個八人宿舍就不賴了。又臟又臭,我才不住呢。”
這時已經到了陳飛家的樓下。兩人分手告別,從此以后就再也沒聯系過。
訊達不像華信那樣是讓顧客自助下載,而是完全由下載人員給下載。因此就不需要那么多電腦,一個下載人員一臺。王曉寧對這種工作方式很喜歡,因為可以坐著下載,不像在華信大部分時間都是站著,一天站下來都很累。
訊達的總店就在華信總店旁邊,兩個分店也在世宜數碼大廈和興泰電子大廈的底層,因此也叫世宜店和興泰店。每個下載人員都要在三個店輪著下載,世宜店因為電腦多,就待四個月,其它兩個店都各待一個月。這樣他們經常換一下工作環境也就不感到膩了。
王曉寧自從來到訊達就喜歡上了這里,想一直干到能靠寫作養活自己時再辭職。其實他也想在一個地方一直干到退休,可是找的工作都是工資又低又沒有養老和醫療保險。他不得已只能把寫作當成唯一的出路了。
此時他對自己的文學夢很有信心,覺得只要按計劃實行,用不了兩年就能實現。因此他一點兒也不為以后發愁。
他在這兒和下載的同事相處得很愉快。每個月發工資后,他們都一塊兒聚餐,然后去KTV唱歌。雖然這兒員工流動性很大,隔幾個月就有人辭職或又來新人,可他們聚餐時總是把走的人和新來的人都叫上。
在二零零五年最后一天晚上,他們是在KTV跨的年,同時還一起給一個同事的女友過生日。不過生日蛋糕沒吃成,在蛋糕剛被切開時,就有人拿起一塊兒捂在了過生日的女孩兒臉上,緊接著大家就打起蛋糕仗來。有的人滿臉都是奶油,簡直成了滑稽小丑。
王曉寧還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蛋糕戰。他幾年吃不上一次生日蛋糕,本來還想吃一塊兒解饞呢,可轉眼桌上就只剩一塊兒了。于是他連忙喊道:“這塊兒我還吃呢。”說著就迅速拿起蛋糕。可剛把蛋糕放到嘴邊,冷不防被旁邊一個同事抓住他手往臉上一按,蛋糕就糊在了他臉上。大家都笑了。他心想這么貴的蛋糕卻都用來打仗了,真是太浪費了,而且我還沒解饞呢。
在零點的時候,雖然迎來的是陽歷新年,可大家想到今年的農歷新年是狗年,因此就一起大聲學狗叫:“汪!汪!……”希望新的一年里一切興旺。
王曉寧最要好的一個同事叫林濤。林濤也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工作起來十分認真,從不偷懶。有一次由于下載的顧客太多,他從中午起就一直沒時間去吃飯。直到下午四點多才有空閑時間,可此時飯館也沒飯,他只能騎上車子回家吃了。
由于他待人誠懇,工作認真,同事們自然都喜歡和他交往。而公司里的另一位下載員工,就因為總是在工作當中偷懶耍滑,在領導面前逢迎討好,所以同事們都不愿意和他相處,每次聚餐都不叫他。大家都希望像林濤這樣的同事能在公司待的時間長一些,而希望那些偷懶耍滑、溜須拍馬的人趁早離開。可是事與愿違,林濤干了沒半年就因為一件事而憤然辭職了。
二月底的一天,部門經理給下載人員開了一個會。說他有一次去興泰店發現林濤的電腦上掛著QQ,按照公司的規定,這個月要扣林濤二百塊錢。
大家嘴上沒說什么,可心里都替林濤抱不平。因為大家知道林濤不愛聊QQ,估計他當時是因為某種原因偶爾掛了QQ,結果就被部門經理撞見了。再說林濤也絕不會因為私事而耽誤工作。因此大家都覺得這工資扣得太不合理了,給個警告就行。即使要扣也不應該扣那么多,一個月工資才一千,可一下子就扣了二百,給誰誰也接受不了。
大家都擔心林濤不會再在訊達干了。果然第二天林濤就沒來,連這個月的工資都不要了。幾天后他去了北京,在那兒找了一份工作。
王曉寧自從到了訊達后,日子過得一直很平淡。不過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安安心心、從從容容地實施寫作計劃了。不過他還是沒有信心立即寫,想再多看一些文學作品再寫。除了晚上看書外,白天在店里沒顧客的時候他也上網看詩歌。因為看小說費時間,不適合在店里看。
有一次,他偶然進入一個詩歌網站,立即就被這網站的背景音樂給吸引住了。這音樂的旋律十分優美,寧靜而富有節奏感,很容易讓人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可王曉寧不知道這首音樂的名字,只能把這個網站收藏起來,想聽時就打開網站聽。
這個網站上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著名詩人的代表性詩歌。王曉寧以前只喜歡中國古典詩歌,不喜歡現代詩和外國詩。可在網上看的外國詩多了以后,他對外國詩也喜歡上了。覺得雖然翻譯過來的外國詩缺少了韻律感,但是意境美還是保留了下來,和唐詩宋詞一樣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漸漸地他發覺自己更適合寫詩而不是小說,因此把學習的重點又放在了詩歌上,買書時也主要買詩集。
他現在還在想著張倩,一直都想只要自己出了第一本書,就立即去追張倩。這個愿望從他零四年決定走文學道路時就已經有了。兩年來他沒有一天不在想念張倩,時常想象著和張倩再次見面時的情景。
在華信的時候,他有一次上網進入了張倩的校友錄,這才知道張倩畢業后升本了,去了青島的一所大學。他想還得一年多張倩才能畢業,爭取在一年內自己就能出一本書,然后就去找張倩。可如今一年都過去了,他知道自己當初想得太簡單,寫作出書還得慢慢來。
來到訊達后他就經常上校友錄看張倩的消息。可惜張倩很少在上面留言,倒是上傳了幾張照片。后來有一次他又發現張倩的男友郭鑫也上傳了一張自己的照片,是坐在辦公室里照的。他心想:看來張倩和郭鑫還沒分手,這我要等到什么時候啊!他十分沮喪,不過看到這張照片下面沒有張倩的留言,就又猜測:是不是他倆已經分手了,要不張倩怎能不留言呢?張倩在青島上學,而郭鑫估計還在青城,兩人異地戀很容易分手的。
王曉寧想跟張倩聯系一下,可是沒有張倩的手機號。他就想進入校友錄問一下張倩的同學。不過因為郭鑫也在校友錄里,他不能用自己的名字進去。最后他想到張倩班里唯一的一個男生叫孫強,因此就冒充孫強申請入班,果然很快就被批準了。
他一進去就迫不及待地發了一條留言,問誰知道張倩的手機號。他也知道這樣做讓孫強發現了就會被踢出去,所以希望在被發現之前就得到號碼。可沒想到留言剛發出去不一會兒,就被孫強發現了。他被踢出班后十分懊悔,怪自己不該這么心急,應該進去后先不要留言,等想到一個好辦法再說,可現在后悔也沒用了。
幾天后他發現一個更懊喪的事,那就是在校友錄上無法訪問張倩的班了,因為她們班設置了訪問權限,非本班成員不能訪問。從此他就再也沒有辦法知道張倩的消息了。
他現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寫作上了,如果出了書就去找張倩,畢竟還有張倩家里的電話。他給自己定好了期限,準備看書看到六月底就開始寫,而此時是四月份。
四月份是他最清閑的一個月,因為這個月他在興泰店。這個店是訊達三個店里面積最小的,買手機的人少,因此下載的人也少。他沒事干就上網、聽歌、和同事們聊天。這個月公司還舉行了員工詩歌朗誦比賽。時間是在月底的一天,下班后三個店的員工都來到世宜店觀看比賽。
到了五月份他又來到世宜店,這是按照固定順序的:總店干一個月,接著去興泰店干一個月,然后再去世宜店干四個月,如此循環。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