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一個喜愛讀書、品茶、旅游的女子。在她和老公營造的民主氛圍中,女兒放棄重點高中走進國際學校,先后收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威大學等六所世界名校的Offer。最終,女兒選擇了自己的夢想學校——全球排名第一的酒店管理院校“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
最近幾天,我所在城市的一起搶劫殺人案,瞬間占據了許多人的朋友圈。毫無底線的思維意識,讓犯罪嫌疑人挺而走險,生生地剝奪了一個23歲女孩子的生命,自己也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拋開瘋狂追逐錢財的表象,這一幕悲劇的發生,又何嘗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悲哀?
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雖然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卻游離于道德的標準之外,使社會增添了浮躁,給誠信蒙上了陰影。
正因為不時耳聞目睹此等礙眼累心之事,女兒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灌輸底線意識,錘煉孩子的底線思維。我告訴孩子,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單位、每個地方也有各自的要求和規范,底線就是風險線,只要觸碰,早晚都會受到或輕或重的懲罰;底線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會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而變化,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先了解風土人情,以免無意間違了規則、犯了忌諱。
上小學之前,孩子的性別意識極淡,遇到投緣的玩得很嗨的,常常一見面就激動得摟摟抱抱。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我開始提醒孩子,平時要注意自己的儀態,尤其是男女同學交往更得注意分寸,否則容易給人輕浮之感。有一次,孩子說學校有的女生特別隨意,見到關系比較好的男生,上去便挎著人家的胳膊或攬著人家的肩膀。我問女兒對此事如何看待,她說感覺這種行為讓人不太舒服。我給孩子的想法和認知點了個大大的贊。隨后,我倆就此事展開討論,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教養,是不少人很喜歡并崇尚的一個詞匯。按我的理解,所謂教養,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強,為人處事不越底線,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會讓人如沐春風、倍感舒坦。故此,從女兒懂事起,我就告訴她“教養”這兩個字的重要性,提醒她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行為規范,比如,在家里即便生氣也不能對爸媽大吼大叫,在學校要對老師恭敬有加等等,努力做一個讓自己欣賞、敬佩的人。
記得女兒上初中時,一天中午放學后,孩子感覺很餓買了個面包,分了一半給一起坐校車的男生,因為有次下課晚了沒趕上校車,該男生請她打過的。沒想到這一幕恰巧被老師看到,便懷疑女兒有早戀苗頭。這份不信任讓孩子很難過,進而對老師生就不滿。聽到女兒抱怨紛紛,我了解情況后,對她的不良情緒提出了批評。我對孩子講,在處理這件事上,媽媽也覺得老師有做得不妥之處。但是,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她都是為了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你看看老師多不容易啊,為了教好你們這幫學生,常常顧不上自己兩三歲的孩子。上次你不是在班里見過老師的孩子嗎?還夸過人家好可愛呢。”經我這么一說,女兒也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還有一次,女兒和我說班里有位成績拔尖的同學,可能是怕其他人超越,同學問他題都不愿幫忙。我聽后驚訝之余,也提醒孩子千萬別效仿這位同學,好經驗、好做法常和他人分享,不但幫了別人,自己也會獲得快樂。“怕別人超越,實際上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媽媽不贊成這種做人方式。”經我這么一分析,女兒感覺很是受用。
孩子定住到瑞士留學后,我經常看一些介紹瑞士的文章,尤其是該國的一些法律和規則,并提醒孩子千萬注意,以免因為不懂無意間觸犯。一天晚上,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篇介紹奇特的瑞士法律的文章,聲稱有的公寓樓規定,晚上10點以后不應該沖廁所、洗澡,否則就是擾民行為。我立即將其保存下來,等孩子圣誕節放假回來,母女倆可以就此話題暢談一番。
“任何需要讓你為之降低底線的生意,最后一定會讓你賠得血本無歸。”有一陣子看熱播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里面的這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做生意如此,做人做事何嘗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