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回說到,我陰差陽錯地投了某咨詢公司“培訓策劃”的崗位,其實與此同時我也投了一些廣告公司的策劃崗,但是那些都石沉大海了,唯獨這份工作投遞之后過了過了半天,我清楚記得是中午時分,那邊的HR就打電話來約我第二天下午面試。當時可算是又驚又喜,習慣驅使我到各大網站渠道搜集關于這家公司的規模、區域分布,行業口碑排行等信息。又到應屆生網看了關于北京總公司的一些面試經歷。衣著、需要攜帶的資料、通常會問的問題等……到了晚上,我基本上是胸有成竹了。
? ? ? ?第二天下午我提早了一個小時(回想起來也是夸張)到了公司樓下,到了公司的樓層但是沒有進去,又原路退回到了樓下的綠化區里散步,腦海里模擬面試可能會問的問題。到了快開始前的十五分鐘左右,我來到了前臺。填好了個人資料后,被一位HR叫了我進去,同時還有另一位海歸。
? ? ? ? 第一個問題:請做簡單的自我介紹。我的回答算是中規中矩吧,但是比較坦誠,主動說到了因為自己分析了行業、性格等之后,覺得自己想努力一把,不想一開始就進入到懶散的體制內的想法。海歸說自己是澳洲高校畢業,學的是供應鏈相關專業,之前面過可口可樂還是耐克,但是沒成功,今天來試試咨詢的工作。(他也是挺耿直的。。。)
? ? ? ? ?第二個問題:介紹一下自己的特長。過去太久,不記得太清楚了,但是我提到了自己在學校廣播臺的經歷,覺得自己還是挺適合做策劃的。海歸的答案現在是記不得了。
? ? ? ? ?第三個問題,現在我們所在的城市地震了,你是市長的話,你會開展哪幾項工作。那時候我也是比較主動的,說:“要不我先回答吧。”看海歸也沒有異議,我就繼續說balabalabla,答案不記得很清楚了,但是我在回答的時候把做什么和為什么做,為什么這件事的優先級要略高一點講清楚了。我清楚記得海歸的回答是“我同意這位同學(我)所說的?!?/p>
? ? ? ? ?人生的相遇就是那么的轉瞬即逝,面試結束了,HR出去了一會兒,回來之后跟海歸說:謝謝你,之后有信息會通知你的。然后又對我說,請你留步一下,我們總監想跟你再聊聊。雖然我還是職場菜鳥,但是我也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么:我in,他out了。
? ? ? ?之后總監跟我聊了十來二十分鐘,聊了什么我具體也記不得了,但是我記得當時我就秉承著3個原則:1、心態要表現得陽光、樂觀、積極;2、對于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要虛心承認,但是要找到自己過往的經歷證明自己的可塑性、學習能力是很高的;3、對話過程中注意邏輯、用詞直接,讓對方聽懂你的意思,別把HR繞煩了。
? ? ? ? 然后在回家的地鐵上,我接到了電話通知:我獲得了實習機會了,實習期表現OK的話,可以轉正。實習工資待遇如何如何。
? ? ?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后文,就是又過了幾天,HR打電話來說現在這個BU已經招滿人了,不好意思云云。盡管當時我心里還是有些失落,也有些不忿,但是轉念一想,還是處個好人緣吧,就對HR說“沒關系,你也不是故意的。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也請再聯系我。”當時HR姐姐(現在我們還有保持聯系,后來我們成為了朋友)說會幫我留意著的。實話說,當時是不懷希望了,那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剛好又畢業旅行去了,心情down到了低谷。又過了一兩周,突然我的電話又響了,HR姐姐的電話,她問我下午有沒有空,那個BU的合伙人剛好來廣州,她跟合伙人介紹了我的情況后,合伙人說有興趣見我一下。后面的故事就不多說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敲定了。
? ? ? ? 后來做了HR,盡管我是做培訓的,但是也或多或少做了招聘面試工作,回想起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的面試經歷,有一些點還是不經意地做對了的,而且很關鍵,另外也提供一些HR的視角給各位面試者參考吧。
? ? ? ? ?1、成功沒有捷徑。什么意思?找工作歷程的順暢與否,80%已經在你過往的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奠定了。不要相信那些面試速成寶典可以把一位戰五渣包裝成精英并騙過經驗豐富的HR。思維敏捷、專業扎實、談吐舉止大方、眼界開闊的人,HR是很難有拒絕的理由的。畢竟社會上人才還是稀缺的。因此平時的鍛煉很重要!看面經的價值僅在于不讓你大意失荊州,在面試前再稍稍熱身一下,找找感覺和狀態,僅此而已。(網上那些所謂的練出來的面霸“傳說”,之所以流傳廣泛,是因為罕見,不是范例)
? ? ? ? ? 2、如果你自問有料,又特別想得到某家公司的offer,在面試前熟悉企業的概況,業務新聞,會給面試官帶來不少好感。這招說起來簡單,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呢?否,而且我還見過不少名校的大學生是沒有做足功課就來面試的。而且我跟面試的HR交流,也回顧過自己的經歷,發現當面試者能說出公司的一些管理層的名字,或者業績指標,又或者半年內的一些新聞的話,腦海里會有一種燈泡被點亮的感覺。不要小看這種感覺,這就意味著,你給面試官留下印象了。(這個比起你用華麗的辭藻編一段自我介紹有用多了。)
? ? ? 3、別遲到、千萬別遲到!
? ? ? 4、對于校園招聘,相當部分崗位應聘者的潛力比現階段知識儲備更重要。中國的大學教育是有挺多瑕疵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教材和講師的經驗跟企業的實踐是脫節的。很多你覺得可以形成專業壁壘的知識,其實在企業內因為過于理論化是用不上的。企業端深知這一點,所以在相當部分崗位,例如市場、銷售、策劃……(好啦,其實HR也是),會更看重潛力。關于潛力,Hay(合益)是有過相關的描述的,我個人也比較認可,即:社會洞察同理心、跨領域思考、好奇心、情感成熟度。總的來說,在過程中你表現得積極、主動、就很可能滿足了跨領域思考、好奇心這兩點。如果你的表達不過于絕對化,那也讓人覺得你的同理心、情感成熟度是比較高的。不過個人建議不要為了迎合這幾個去裝,因為職業是一個幾十年的事情,勉強得了一時,勉強不了一世。關于這個主題,以后我再開一篇詳細講。
? ? ?5、對于另外一部分專業要求特別高的職業,我奉勸各位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例如我學計算機的曾經給中廣核投過簡歷,結果是不言而喻的。一些技術壁壘比較高的還包括:工業制造、法務財務、化工食品等。戰術上繁忙有時候只是為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什么意思?請看回第一點。
? ? ? 6、關于要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是真的么?嗯,是真的。HR也是人,而且很有可能他今天剛面試完差不多十個面試者了。不要對他/她余下的精力有太多的期待。所以在前十分鐘的時候印象就大致定型了。前一天睡好一點,精神狀態好一點。衣服干凈整潔。開場白練順口一點,別磕磕絆絆。中間會有20-40分鐘的相對低效溝通時間,其實就是在不斷印證或推翻這個印象。最后5-10分鐘說點什么讓HR能記住你留下一個印象吧。
? ? 7、我編出來的一些經歷,能瞞得過面試官么?如果這個經歷只是去過哪里旅游,跟什么名人聊了點什么東西讓你啟發很大的話,應該還是能瞞得過去的。但是一旦你編的是專業工作經歷,相信我,必死無疑。我曾經認識一位名校的大學生,人聰明,就是心思有點多。跟著我實習了一段日子,后來又去了咨詢公司想找實習。在面合伙人的時候把跟著我做的一個事情拿出來聊了。可能是急于求成吧,把一個她是次要貢獻的工作說成是主要負責了。人家合伙人還是比較委婉的,面試后提醒她,人要踏實,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一個事情,你是主責做的時候,想法、考慮、計劃、掃雷、實施落地,跟次責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懂行做過的人,一聽就知道你有沒有手感,騙不了人。如果哪一次你真的騙過了,你要想想,這種專業度的公司你敢加入么。
? ? ? 雜七雜八說了幾點我的經驗,總結成幾個詞吧:(初心)真誠、(態度)主動、(選擇)聚焦、(過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