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類媒體 張君瑞 / 文
編者按
無論是科技還是媒體,魏武揮都是最活躍的觀察者,將近10年,筆耕不輟,不僅高產而且傳播甚廣。不過,這個上海交大最紅講師、中國最能“扯氮”的媒體專欄作者、寫作界的“千年老妖”、中國手指戴戒指最多的投資人,他卻不會投資自己的It talks。為什么?這事兒要先從魏武揮三個字說起。
高中炒股,大學出書
按照魏武揮先生的個人小傳,這個73年出生的上海男人,中學開始炒股,高中畢業就成了萬元戶,而高考成績不理想,只能不情愿的到安徽蚌埠上安徽財貿學院,讀這個學校最牛逼的國際貿易。
按照他的說法,大學四年,他過著談戀愛、炒股票、販賣一些水果和螃蟹的生活。考下托福587分的好成績,順便和母親合寫了一本書:《家庭投資百竅》,并在《上海證券報》上連載。
這種怪才式的成長軌跡,在此后的工作中一直延續,從當年吃香的郵政局,到網絡公司、證券公司,再到證券經紀公司、網摘門戶。
創業失敗赴港求學,稱寫作界“千年老妖”
兩次創業經歷之后,困頓中的他在blogbus工作兩個月之后,在父親的指引下走向香港浸會大學,并從傳播學的優異成績中找到讀書的自信,并在此后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最紅講師”。
在網上更是筆耕不輟,12年的時間里,博客專欄遍地開花,頻率幾乎每日一篇,并稱為中國寫作最高產、最持久的互聯網新媒體觀察者、實踐者、批評者,并被鈦媒體評為寫作界“千年老妖”。
可是,2015年與以往不同,他除了互聯網新媒體觀察者等標簽之外,身上多了一個天奇阿米巴(以下稱“天奇創投”)投資合伙人的標簽。
不僅如此,在天奇創投2020萬投資新榜之后,這個原本低調的投資機構開始沾著新榜和魏武揮的光,聲名鵲起。魏武揮更是以天奇創投投資合伙人的身份,四處站臺,全網PR。
不投黃、賭、毒、游戲、電商、O2O
這個始于硅谷、成立于2013年的天奇創投主要投資A輪項目,同時關注天使輪、PRE-A輪、B輪。投資領域包括智能硬件(IOT), 消費升級,內容創業。
對于不投的項目,描述也相當詭異:不投黃、賭、毒,游戲,電商,O2O。天奇只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但每一支基金都和該領域最杰出的人才及公司合作。
正因如此,魏武揮成了天奇創投投資合伙人。
但他并不是2015年才做投資,他在2011年的時候就開始在南京做孵化器,只是秘而未發。
而之所以出來刷臉,他坦言,投資機構也需要PR,也需要在創業者和LP(有限投資合伙人)中樹立品牌,不然沒有人知道你。
有名,有影響力,實在太重要了!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2015年O2O的大批死亡的原因:引流成本高。
而在我看來,內容創業之所以熱火朝天,無外乎降低引流成本,而之所以垂直行業吃香,就是提高用戶的商業轉化嘛。
勵志、養生、雞湯等內容創業都可以聊聊
“但降低引流成本這句話并不是這么容易的”,魏武揮追問道:假設現在有一百萬粉絲,你怎么考慮商業模式?
1月22日,在羅振宇、秦朔、吳曉波三位大咖演講之后,這位戴著三枚戒指的投資人拋出了“百萬粉絲”之問。
去年,他們天奇創投花了很少的錢投了一個精品導購微信公眾號的種子輪,此后經緯創投跟的天使輪,一個商業名人跟進的A輪,這么一折騰,天奇創投投資收益達60倍,而且這個公號已經演化為APP,并實現了盈利。
這樣的內容創業,天奇創投會投資,但像魏武揮的內容平臺“ittalks”,魏武揮說,他是不會投資的。
雖然他的ittalks在科技和媒體圈有一定影響力,但他稱,自己只是作為一個科技專欄作者,并不是內容創業的范疇。
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內容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廣告公關,投資人是不會感興趣的。“這樣的項目可能火,甚至活的還不錯,但不屬于風險投資的范圍。我們(投資人)對創業者要求非常高,一方面能把內容做好,吸引到流量。另外一方面,還要懂一門商業,有這里面的經驗、人脈和資源。”
其實,魏武揮兩年前就做過調研:把媒體當手段來做的,都還活得不錯甚至可以說是滋潤,而把媒體當目的來做的,大部分都呈“苦哈哈”的狀態。
除了商業延伸之外,對于內容創業的投資,他沒有太多的情感包袱,“做什么內容都可以聊,勵志、養生、雞湯都可以,聊聊看嘛,沒有堅決不會投的領域。”
但他有他的原則,內容首先要是原創,有趣(有閱讀快感)、有料(有干貨)、有洞見(有思想),有種不有種無所謂,但對粉絲增長性有要求,而且估值不能太高,估值太高下一輪怎么搞?
讀完文章,申請報道的投資人請加微信號:zhangjunruizhesi;
視頻、文章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加微信號:wuji021
不與平庸為伍!出類,是中國頂尖投資人物原創新媒體,不做廣告、不寫軟文,用鏡頭和鍵盤勾勒真實的投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