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網球水平相對于我來說,是甩出好幾條大街的,不服氣,跟了教練,我還是右手都打不過他的左手。后來看他跟我的教練打的時候,似乎水平不在教練之下,便請教他來教我網球,既不花錢,還能學到真本事。教練總是擠牙膏,一次一點,學習這個東西總得靠自己鉆研,教練的作用才能響應。先生答應教我,但講了一個條件:你必須全程聽我的,我才能教你。我心中想了想以前他偶爾指導我的畫面
先生在家指導我的揮拍動作要如何才能揮出有力而快速的暴力球,他非常耐心和詳細的給我講解如何如何,,,有些話甚至不放心,還重復多遍,一邊講一邊示范著動作。你以為我會感激涕零的照葫蘆畫瓢?大錯特錯,此時我的內心:好為人師!真以為自己是網球教練了?這么啰嗦,好像我很蠢?我也跟過教練的好伐?!跟你學是給你面子好伐還真把自己當回事兒啦,切。既然請教了,嘴上當然不能說,忍住心中的話,拿起球拍開始照著練習,于是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身邊有不斷的聲音,刺耳又厭煩:你應該這樣,這樣不對,再提高一點,再測身一點,我再來給你做個示范。我丟下拍子停止練習。"不練了!"就去房間一邊悶氣一邊干自己的事去了。
這就是先生要求我在球場上一定要聽他的原因,因為這樣的故事在生活中重復了無數次,有時不僅僅是在網球練習上。生活上的一些瑣碎事,如:我要將筷子放在另外一個底下帶漏水孔但要放在桌面上的筒子里,他偏要把筷子放在可以底下帶漏水孔但是懸空掛起來的筒子里。我覺得放在桌子上拿著方便而且大,可以放的更多。他則說懸空利于干燥,又接近碗碟旁邊,比較順手,跟我詳解了放在桌上會如何導致細菌發霉放在此不合適。我的心里:我的廚房我做主,你又那么少進廚房,為什么還指手畫腳!我才不理你,繼續就放這里,我就要放這個,哼
所以我在先生的眼里也是一個固執的不愿聽反對意見的人,所以我們倆都避免碰觸這個雷。有時能忍則忍就過了。但問題一直在那里,從未走遠。。。
老實說,先生說的都有道理,也都對,他對生活經驗比我豐富的多,但是我就是不聽,不想聽,不愿聽,不樂意聽!先生也感受到我的情緒,顯露出來的態度是:教你還不虛心,隨時要鼓勵怎么教,玻璃心根本不是真正要學習人的心態!于是,只要有關需要教授學習的事情,我寧愿請教練!也不聽他教導。
夫妻間為什么受不了對方的教導?查了查資料,一件事,就算你說的再對,你不給別人面子,別人也不會認同你這個人,我們都不是理性的生物,尤其是夫妻間,在太太的眼里,無論什么事何時何地都要你的呵護和愛,任何年齡都是耳聽愛,你說的對,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表達的過程中全程分離了夫妻關系,把自己放在教練的位置和自己就是對的位置上,那么你就是天王老子,她也不會聽你的。反之一樣。俗套了的話,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講愛,一講道理就會翻臉。那如何在親密關系里防止聽不進對方的意見呢?
一 當然首先還是要自我反省一下的,愛情里不講道理,但是做人還是需要理性的,如果對方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的時候,那么看看自己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愉快的接受對方的建議:無非就是對方多鼓勵,多給笑臉,多贊揚。其實這是太過自戀的心理,太過沉迷別人的贊揚,即使是虛情假意的也心中暗爽。對于不贊揚自己的人,就會想辦法"測測他們的心思"或者直接表示厭惡。這是典型的自戀的人,自戀的人遇到一點挫折,批評,甚至感受不到對方對自己的關注和愛的時候情緒就會下降劇烈,挫敗感,焦躁感甚至攻擊性就會提升。而遇到一點好事或是別人的夸獎就歡喜。所以情緒總是隨外界因素而波動。所以自己首先需要意識到這點,下次在類似的情景中,即時觀望到自己不要將情緒的掌控交在別人的身上。盡量不因別人的話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和情緒。
二 在親密關系里分離出來與對方溝通,如果對方講的話你不愛聽,那么這個時候將自己跳出來,不把自己當成他的老婆,而是當成他的朋友或是一個陌生人,換個角度和位置,就不會覺得是針對你,就不會將他的話語來進行自我攻擊,自我感到挫敗。
三還是要共同學習親密關系中的溝通,親密關系的溝通有其獨特的原則和方法,也是一種經營感情的能力,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說你這么說我感到我自己很蠢,能否換一個方式?,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展示無助,學會表示憤怒,不要生悶氣,把所有的壓力都埋在心里,學會表達不滿,但不壓抑別人,學會表達批評,但批評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去幫助別人,體貼別人的表達需要,會聽的人,才會更融洽。
希望在將來的日子里,你說,我聽,我說,你聽。能夠有著真正的親密關系,與這個人有著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