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五天。文:李佩蘭
盡管一再提醒自己“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但現實中真真切切發生在眼前的事,真的令我瞠目結舌:兩女共侍一夫,年輕女是年長女的親侄女。他們共同經營著一家燜面館,在巷子中間,下班回家有時會路過這家燜面館。
無論去吃還是不去吃,那家燜面館都在那里,無論相信還是不相信,姑侄都共侍一夫共處一室。
故事從頭說起。
七八年前,從外地來了一家四口。夫婦和倆女兒。在巷子中間開了一個燜面館。由于夫妻倆經營有道,地里位置優越,門口能多處停車,再加上燜面味道可口,筋道有嚼頭,尤其是晚上,生意超常興隆。
很快大當家的就提議找個幫手,夫妻倆確實忙不過來。女當家的自然就想到了剛輟學的侄女,就讓她從老家來店里當幫工。
還記得小姑娘剛來時的樣子,齊耳短發,面容清秀。上身穿粉紅色短袖,下身穿藍色長褲,平底塑料涼鞋。嫩嫩的農家少女,初來乍到,由于長相甜美清純,人也勤快,這個準姑父倒也以禮相待。不時地還偷偷塞給她零花錢。
環境易人。社會這個大熔爐,兩年便讓這個女孩褪進了青澀和幼稚。這個燜面館的對面是個按摩店。老板娘一直搞著色情服務。里面的按摩女也花枝招展。該女孩也和這些按摩女混在一起,穿著打扮又露又透,時尚超前。
這個女孩發現這些按摩女掙錢來的快,自己辛苦一個月還沒有她們一天掙的多,而且這些女孩也教唆她,長得那么漂亮,跟著她們干肯定比她們掙的多。
女孩在面館里幫工,思索著要不要跟著她們干,干活也心不在焉了。
首先這個大當家的準姑父看到漸變的女孩,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盤。近水樓臺先得月,自己可要首當其中先嘗嘗鮮。
很快機會來了,老婆娘家稍信讓回去幾天。讓照顧生病的父親。這個準姑父就瞅準了機會,趁著月光鉆進了妻侄女的被窩。
生米做成熟飯。由于娘家當地發水道路沖壞,半月后返回,親侄女已經懷了丈夫的種。她也沒啥文化,選擇了隱忍。反正侄女也沒對象,自己生了倆閨女,也沒兒子。就讓侄女生下孩子后,把她送回老家,讓親戚給她找個婆家再嫁出去。
卻不想生下兒子的侄女,覺得自己抱住了龍角,也早已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慣,大當家的也是百般呵護,她總是出去吃喝玩樂,當姑姑的還要給她哄孩子。她根本不愿意回到窮怕了的家。
哄著孩子,干著重活。這個姑姑也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年后,她也如愿以償生了個兒子。
這個侄女早已誤入歧途。跟著按摩女混日子,賺錢然后揮霍。回到面館,這個準姑父稀罕她如寶貝。她也不在乎和親姑父同榻一床。
這個當姑姑的,一直隱忍。
外人不了解內幕不知道實情。但孩子長大了。紙包不住火了。
兩個孩子兩個媽,都管大當家的叫爸。
兩個孩子只錯一歲,互相因爭玩具打架。小一歲的男孩總是大著嗓門去找自己的媽媽去告狀……
生命的齒輪轉動的不盡是彩色的神話,也包括灰色傳說。滾滾紅塵中不能堅守清純的女孩褪進了農家人固有的純真,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同情她,窮怕了的女孩寧可委屈中放蕩就不選擇歸途,誰之過?
這畢竟是生活,必然離不開現實社會的非議和指指點點。女孩還年輕,孩子在長大,未來在哪里?
生命可以是一只鉛筆,寫出錯字,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輕輕擦去,重新運筆,寫下新生活新軌跡。
一個人有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和改正它,更主要的是如何自己內心深處的覺醒。呼喚醒褪變女,警醒吧!來日方長!要有尊嚴的活,要讓孩子看起你!社會的責任在哪里?
錢真的那么主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