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zhī)無欲,使夫知(zhì)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對其中的多意字進行拼音注解,方便理解。
本章講的是圣人之治,也就是“為無為則無不治。”
要使人們不過度的追求過多的財富,人們就不會互相爭名奪利。要使人們不要追逐那些稀奇的東西,人們就不會互相的竊賄。要把讓人們產(chǎn)生欲望的東西隱蔽或者清除,民心就會平和清靜。
圣人治理天下,倡導人們降心火,腎水實,少求志,精髓足,身體健康,內(nèi)心平和,從而整個社會清寧太平。
倘若,人們都能做到存真抱道,返璞歸真,不為一些不道的言論和觀點所蠱惑,才能安樂樸素自然健康的生活。而其它智巧之徒也就沒有可乘之機,不敢為非作歹了。
以無觀無,而生無欲。以道充體,而生無知。以真事道,而生無為。人皆存其真,天下無須治,故無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