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小打來了一通電話。對話內容大體上表示如今作為一個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三年的男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覺得壓力山大。
發小上的軍校,出來后就分配到了離家不遠的地方部隊上。過著訓練,開會,還房貸的生活。
正所謂當你對生活失去信心時,就要回頭看一看身后的人。我用自己目前的狀態對他動之以情理。
和已經工作的他不同,作為在校研究生的我雖然有過一些實習,但唯實不能算作真正踏入過工作崗位,相比于他還完7000的房貸還能有2000塊富余的工資,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國家和學校補貼,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找工作的薪資同比去年也會略有下降。在西安這種地方,我學的專業,能在本地找到6000以上工作就已經很不錯了。
聽到這里他沒再接話,反而問了我近況,東拉西扯間又聊了些別的,只是字里行間全是感嘆生活的不容易。
也許是因為我沒談對象,也沒參加工作的緣故吧。我對他面對的那種生活壓迫還沒法完全的感同身受。
只是對于生活不易,父母的偉大,卻是隨著歲月越來越就明了了。
母親下崗比較早,年紀輕輕就過上了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看父親。父親在地質隊上班,據他說自己16歲就出來工作了,當時工資才十幾塊錢,這么多年下來,生活的大風大浪什么沒見過,還不是一步步走走下來了。
父親來自河南農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飽飯;后來買房借了錢,為了還錢就早上上班,晚上跑三輪;再后來企事業單位改革,就搞起律師副業來。
我縱觀他這前半輩子,饑餓扛過去了,貧窮扛過去了,事業轉變扛過去了。
一點一點把我從小養到大,供我讀書,也沒見把我餓著。
就他說,這世上的錢那么多,怎么能賺的完。端正心態找到愛好才是長久之際。
畢竟生活嘛,遇到點困難是正常的,抗一抗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