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見到了一位高人——濟源市濟瀆路學校小學部的張小娟老師。
張老師是濟源市名師,一位有著20年教齡的年輕老老師,為人隨和、親切友善。在閑聊中,她以小學教師獨有的充滿童趣和愛意的口吻向我們談起了小學生在三年級的痛苦。現把談話記錄整理如下:
三年級對于小學生來說絕對是一大關。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座大山:
- 書寫工具從鉛筆突然變成了鋼筆;
- 突然有了英語;
- 突然有了作文。
一、書寫工具的巨變
小學生在三年級以下是用鉛筆來寫字的。由于要打基本功,老師們對孩子字體的工整要求得非常嚴格。孩子剛剛開始拿筆寫字不久,對于如何運筆、如何用力都懵懂不知,寫字對他們而言,更像是在畫畫。家里有小學生的家長都知道,小孩子的字往往用力過度,就是這個原因。但老師的要求就是圣旨,所以孩子們每個字都要寫得工工整整,任何一筆寫得不到位他們都要拿橡皮擦掉重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然而到了三年級,書寫工具突然變成鋼筆了。這絕對是一個新挑戰,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攀登喜馬拉雅山脈!你如果到教室里去觀察他們用鋼筆寫字,就會發現那里簡直就是一個戰場,所有的孩子都端著沉重的鋼筆奮力搏斗——
- 有的孩子寫錯了字,下意識地就拿橡皮去擦,結果把作業本涂成了瘡痍河山;
- 有的孩子拿筆記姿勢不對寫不出字跡,以為沒水了就用力一甩,卻不小心擦槍走火,流彈誤傷了周圍的戰友;
- 有的孩子吸取教訓不敢甩筆,就放到嘴里用力一吸——變成了飲彈自盡的烈士;
- 有的孩子拆開鋼筆吸完墨水卻組裝不回去,正帶著拆裝導彈一般的焦灼屢敗屢戰;
……
所以小學生到了三年級寫字速度一不小心就降下來了,但作業量不降反增,因此字也說變差就變差了。
二、突然有了英語
小學生到了三年級才開始正式學英語,這又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想一想到了高中還在跟英語較勁的學生,我不由地深深認同。小娟老師沒有詳談,但根據我的理解,孩子們剛學英語的困難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 英語和拼音的混淆。學習中最大的障礙不是陌生、而是相似。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在印刷體上外貌相同,但手寫體卻大相徑庭,這是一關;字母和拼音的發音懸殊巨大,這是第二關;英語的拼讀規則是多音節 (元音和輔音夾雜),這和拼音的聲母在前、韻母在后的單音節現象全然相反,這是第三關。這三個相似又相異的現象會把孩子們的小腦袋搞成一團漿糊;
- 英漢對譯。這個初高中生最有體會,倒是小學生剛剛接觸,由于課本的設置,挑戰反而可能要更低一些。
三、突然有了作文
小學三年級以下是不要求寫作文的,孩子們能把話說明白老師們就已經燒高香了,因此并不訓練作文,最多讓學生寫個一兩句話。
但到了三年級,要求突然變了!從不寫作文到突然有了作文,而且不少于300字!這簡直是黃世仁逼債楊白勞的節奏!孩子們抓耳撓腮,絞盡腦汁也不一定湊夠字數,更不要說寫出來的是什么了。小娟老師舉了個例子:
有一次寫關于小動物的作文。一上課,班里的四大金剛就呈現出痛苦無比的上刑場狀態。
偉杰還算好的,有寫的愿望,問我咋寫。我就說,可以仿照咱們剛學的《燕子》和《翠鳥》。
不到三節課,偉杰的作文問世了。大概內容如下:
可愛的小狗
一身黃色的羽毛,四條短短的腿……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狗。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小狗斜著身子掠過,唧唧地叫著,蹬開葦稈,叼起小魚向遠處飛走了……只有水波還在蕩漾。
我真想捉一只小狗來養。……老漁翁說,……你知道小狗的家在哪嗎?在陡峭的石壁上……它來是和你做朋友的……
我的臉有些發紅,……遠遠地看著小狗,它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大作出爐后,偉杰激動萬分。至今還有兩大金剛面對著作文紙在苦苦掙扎……
聽到這里,我們幾個人大笑了起來。看來,這三年級對于小學生來說還真是一道天塹呢!那么該怎么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這個關鍵階段呢?小娟老師笑著說:
孩子到了小學三年級,拼爹就正式開始了。
老爹們該怎么努力?小娟老師說,重點就是幫孩子提前做好鋪墊。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個問題,其實都可以一一化解:
一、提前讓孩子接觸鋼筆
盡管孩子仍避免不了上面提到的情況,但勝在孩子是在家庭里面接受訓練,并且是由父母進行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的指導,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矯正,相信會很快適應這個新武器的。
另外,如果不放心的話,其實家長們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個過渡道具——中性筆。
中性筆書寫手感和鉛筆類似,同時兼具鋼筆的墨跡和不可擦改的特點,是橋接鉛筆和鋼筆的絕佳道具。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用中性筆書寫,等孩子適應之后再換鋼筆,相信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二、提前讓孩子接觸英語
這一點小娟老師沒有多講,但作為英語老師的我,咳咳,還是可以跟大家嘮一下滴。
我家兒子今年 1 歲零 9 個月了。從他 1 歲的時候起,我們就開始有意給他進行一些家庭早教活動。其中的一個重點項目就是——觀看“米卡早教”。
“米卡早教”是網絡上的一個免費的早教欄目(一般的網絡機頂盒都可以搜到),它會從生活習慣到禮貌再到語言學習等方方面面對孩子進行有效地滲透。我家兒子從小就比其他小朋友說話早,并且非常懂禮貌,遇事懂道理、守規矩,就是從這檔欄目中受益的。
其中,里邊有一些非常簡單的中英文兒歌,再配上一些簡單的舞蹈,非常適合小孩子學唱。我家的小猴子從最開始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到后來跟著音樂咿咿呀呀,再到現在隨著歌曲慢慢哼唱。有時候興致來了,竟也能邊玩邊清唱,居然不怎么跑調!
當然,作為英語教師的我,肯定是見縫插針地滲透的——
- 每見到一個新鮮事物,我都要先告訴他中文,等他自然地跟讀之后,緊接著告訴他英文,小孩子可沒有什么畏懼之情,二話不說緊跟著讀出,然后再來幾遍,如此往復;
- 每次孩子學唱歌曲,我和寶媽必定親力親為,和小寶一起跟著電視學習,邊唱邊跳,全情投入,孩子會更加興奮;
- 每次外出,我都要隨機指著某一事物告訴他中文和英文,樂此不疲。現在我家小寶一過馬路,就會興奮地指著來往的車輛,稚嫩的嗓音炸出一聲“看!Car!”
- 敲黑板了!陪孩子學英語的重點是:邊玩邊學,全情參與。
看到這里你可能要翻白眼了:我們又沒有你的英語專業背景,怎么教啊?
我說朋友,誰說教孩子英語非要具備英語專業的背景啦?
- 我家寶媽,一個正常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一句日常英文交流都要想半天,照樣可以跟著小寶又唱又跳;
- 孩子他姥姥,大學都沒有上過,也可以好玩地跟著小寶念單詞;
- 我的一位同事,自覺英語不過關,在手機上買了親子英語的口語課程,邊學邊和孩子互動;
- ……
所以你不必有負擔,教孩子學英語,不必有多高的專業水平——你只需要學得比孩子快就可以了。怕就怕有的家長心里固然重視,但理性的小皮鞭子抽得 pia pia 作響,感性的小馬駒子卻裹足不前,潛意識里則以英語不好為借口,欺騙自己不去做罷了。
三、提前讓孩子接觸作文
孩子不會寫作文不只是因為不會寫字(小學允許用拼音),而是因為他/她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不夠。如果提前接受過相應的訓練,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親子共讀很重要:小娟老師有空都要陪兒子讀毛批版的《三國演義》,我們都震驚地問,“能讀得動嗎?”小娟老師說:“你就用自己的話再給他講一遍嘛,只要你全情投入,孩子的情緒自然會被你帶動起來的。”我的理解吧,也不一定非要讀《三國》,《三國》讀不動就讀童話、童話讀不動就讀繪本。重點是共讀,至于讀什么反倒在其次;
- 復述就是再創作:孩子每讀完一個故事或一個段落,就讓他/她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千萬不要小瞧了復述的作用,它一方面鍛煉了孩子的口才,更重要的是,還順帶鍛煉了孩子的理解、歸納能力,而后者不但是寫作的基礎,更是理解整個世界的基礎;
- 講講一天發生的事:這個是復述故事的進階版。復述故事還有一個故事作為模型,可復述一天發生的事就完全無跡可尋了,要知道他/她可是一個只知道享受當下的孩子!但正因如此,這個活動才體現出它的價值,有意識地反思、有意識地觀察、有意識地提煉、有意識地組織語言;
- 故事新編:可以從兒歌、童謠開始,有意識地更換人物和動作。比如可以教孩子唱“世上只有爸爸好”,嘿嘿;然后就可以引導孩子把經典的童話故事改編,編成什么無所謂,重點是改編的過程可以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創造力;最后還可以進行“故事點播”——隨便起個頭,讓孩子一直編下去——比如“今天小豬佩奇早上起床,發現喬治不見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接下去,喬治為什么不見了、佩奇如何去尋找、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家長一定要全程傾聽和互動,你會發現驚喜的。
小娟老師又補充道:“其實小學到初中時作文又是一個大脫節。因為小學老師不太關注議論文(說來也是,記敘文還寫不明白呢),所以小學生議論文水平很差,也需要提前培養。”
四、其他小活動
小娟老師還建議,在周末和假期,家長們可以利用各自的特長給孩子開家庭課程。比如她自己會教兒子語文、讓老公教兒子數學、讓孩子的小姨教編程小游戲、讓孩子的爺爺教象棋。
我們幾人都聽得咋舌連連:“乖乖,全家總動員啊!”不過一想也是,現在好多孩子不都在假期上各種興趣班嘛,小娟老師不過是充分利用了資源,把課堂搬到了家里而已,既教育孩子,又增進感情,一石二鳥,實在是高。
小結
本文主要講了小學生上三年級后會遇到問題的三個方面:
- 初用鋼筆;
- 初學英語;
- 初寫作文。
同時也給出了解決方法:提前訓練,全情參與,寓教于樂,無縫過渡。
結束。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點贊或轉發。我是侯志強,2018年的目標是實現1098 / 3000名粉絲。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