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能怕電影么?能。手機也可以拍電影。拍電影就一定得使用價值不菲的專業攝像機?動輒投資數百萬甚至數億元那才叫電影范?其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看來都在被顛覆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貴州遵義90后年輕人黃宗孟。正在用他的行動倡導正能量。一部《我能拍電影》在優酷網短短一個月時間、點擊量達35萬次。開啟手機拍勵志微電影的先河。 最近、他又有了新作品。一部由樊令出品、哎呀成人店淘寶店贊助拍攝的公益微電影《善作魂》圓滿制作完成。于7月底在優酷網首映,現點擊量近50萬次。獲得網友一致好評。因此他也被譽為“手機電影第一人”“90后新銳導演”“善心導演”等稱號。
活波、開朗、有城府是這個年輕人給我的映象。據了解。他的專業是餐飲管理。拍電影前曾是一家飯店的經理。放棄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拍電影。生活過得很寒酸。由于經費緊張、劇本也由他自己原創。對于一個不是專業編劇并且只有初中文化的人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拍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手機不比攝像機,畫面抖動、聚焦不到位、采光不理想等是常見問題。拍攝的手法“推拉搖移”基本上不能實現。又要講求畫面的協調美觀。他下了不少功夫。一部電影需要的編劇、導演、攝像、錄音、配音、劇務、剪接等都是他一個人完成。這都不算累。最累的是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理解。
他回憶道,拍《我能拍電影》的時候,由于沒有錢請專業的演員。只得求自己的朋友出演。別人聽說是手機拍電影,不但不支持。反而是嘲笑、諷刺。他說:記得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三閣公園拍乞丐那場。行人看到他的裝扮都紛紛避讓。一點也沒有正能量的感覺。所以他要堅持拍下去。拍更多宣傳正能量的作品。
他講到:他自己曾經就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出生到12歲。沒有看見過自己媽媽長什么樣子。爸爸也常年在外打工。都是和自己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對留守兒童深有感觸。于是萌生了拍一部帶有寓意的公益電影。由于缺少資金。只得四處湊錢。也是四處碰壁。終于有位網友樊令愿意出拍攝時所花的經費幫助他完
成這部電影。樊令說:我們社會上就是缺少正能量。所以我要宣傳、要倡導、要去投資這樣一部電影。雖然錢不多。電影效果肯定不能跟專業的比。更不能跟營業性電影比。但是這份公益心是真的。
據了解《善作魂》故事以農村留守兒童、敬老院孤寡老人、建筑工人等原型為題材。大膽創新制作。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進行生動解讀。以電影的藝術形式詮釋“講文明樹新風、善作魂”的理念。
黃宗孟講到:他的下一步計劃就是要拍更多的農村,尤其是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偏遠山區教學等題材電影。將公益事業進行到底。一部20-50分鐘的公益電影投資也就幾萬元不等。但是得到的社會效應往往比你捐幾萬元幾十萬元來得更有意義。也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夠支持下、能夠捐資贊助。將手機公益電影做成一個產業。做成一張中國名片。有意愿出演角色及為公益事業出份力的可以聯系黃宗孟。
我離開他時,他又開始創作新的劇本。正在招摹演員及尋求投資贊助商。他告訴我,他的這部新電影預計今年國慶節制作完成。并通過網絡首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