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文學(xué)作品有個共同特點,寫的是書中的主人公,也是你和我,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去上學(xué)的路上》這套書也是如此,莉薇像極了每一個孩子。
像每個孩子那樣,莉薇總是磨磨蹭蹭,明明一分鐘能辦到的事兒,她也能胡攪蠻纏出個半小時的獨角戲。媽媽著急著催促她起床上學(xué),她卻變著花樣顧左右而言其他,悠哉悠哉、極盡拖延。
身為一名2歲孩子的媽媽,盡管還不用送孩子去上學(xué),但如此這般拖延戰(zhàn)術(shù)的戲碼也幾乎天天在上演。差不多和這個系列的《去洗澡的路上》描述的一毛一樣:我說旅寶該洗澡了,他要求講個故事再去;我說故事講完了該去了,他又提出開個大巴士再去;好不容易同意了、洗上了、洗完了,我說旅寶快來擦干吧,他坐在浴盆里樂滋滋地馬上宣布沒洗完、還要洗。每天兩場拉鋸戰(zhàn),時長時短,終歸雷打不變。
總有忍不住耐性的時候,也許,可以閱讀一下這套書——看一看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莉薇極易受到挑逗和分散的注意力,使她的大腦異常活躍,一條在大人看來稀松平常、幾乎可以忽略存在的上學(xué)、洗澡、睡覺之路,于是成為了一條充滿奇遇和夢幻的想象之路,伴著色彩艷麗的圖畫,跳入我們的眼簾,令人忍俊不禁。
去抽屜里拿換洗衣物,變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海盜大冒險;躲在浴室的門后面,就悄然變身獵豹,嗅探著金花鼠媽媽的氣息,貓鼠游戲就此上演;口渴了立馬現(xiàn)身在無垠沙漠,必須隨著駝鈴尋找水源……。
我不得不承認,我真是太佩服莉薇的想象力!似乎,她的目光所及之物,都能經(jīng)由小腦袋瓜的編排,霎時演繹成一出充滿細節(jié)的舞臺劇,并且劇情不斷跳躍、延綿不斷。
可是,這似乎又不僅僅是想象力。
我回想起,旅寶也曾指著陽臺上隨風(fēng)而動的我們晾曬的衣服,向我報告:“媽媽,你看,衣服在蕩秋千!”他還曾對著小路旁頭頂上沙沙作響的樹葉由衷贊嘆:“大樹葉和小樹葉在唱歌呢”。
書中的莉薇或許就是那么想的吧,不需要費力去“想象”。世界對她來說仍舊陌生,有那么多的事物仍舊充滿著吸引力,新鮮地包裹著數(shù)不盡的未知,她必須去感受。帶著飽滿的熱意和深深的共情,親自去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她會不斷被吸引、不斷地聯(lián)想、不斷地類比、不斷地演繹。一次、兩次、……無數(shù)次以后,從陌生、到熟悉、到了解,慢慢才會逐漸失去興趣,最終像個大人似的,令一切回歸平淡和索然無味。
我意識到,在我眼中的拖延和貪玩,是孩子們認識這個陌生世界的一種方式,甚至是自然而然又唯一正確的方式。
因此,莉薇不能對我們熟視無睹的路和路上的風(fēng)景無動于衷。她必須受到那些風(fēng)景的挑逗!也必然感到那些風(fēng)景帶來的快樂!也難怪,旅寶對這套書愛不釋手,每一個想象場景的轉(zhuǎn)變,都能引起他咯咯咯的歡笑。
有人說,和孩子說話,要蹲下來,因為同樣的視線高度,才能讓我們真切地理解孩子。那么,我們真應(yīng)該感謝這套書的作者,讓我們有機會蹲下來,進入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領(lǐng)閱到那呱呱叫的開心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