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讀Peter老師的《知識付費時代,什么才是中流砥柱》,感慨良多。
1
讀第一段,Peter老師不停地買課,不到一年時間,近七千元。我的第一印象冒出的是六個字:人傻,錢多,速來。這是一個商人來到某地后,發現錢太好賺了,發給同伙的電報文。Peter老師好有錢呀,肯為自己頭腦投入那么多錢。細思來,這是Peter老師上進的表現。反正,我不會花這么多錢買課。買到不等于掌握,亂買更會消耗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
2
Peter老師紿出三個教訓:不隨波逐流。不追求快速讀經典。不能僅僅讀而不實踐。我認為,這一切行為的本身,涉及到錢。即怎么花錢,花了錢后又做什么。Peter老師的答案是:花錢買知識,買下知識后認真讀,然后用利他的心,不斷分享,行動。在穩健中發展。
3
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悲歡。世界的豐富多樣性,也決定了不同人的金錢觀不同,絕對不能以對待錢的態度,去評判一個人的優劣。我只想陳述自己的金錢觀。
4
我花錢的地方很少,食以果腹,衣以避寒。上學期間,也沒亂花錢。上了班,工資交父親。結了婚,工資交妻子。如果想買書,也是自己揀啤酒瓶,賣廢紙攢下后買的。《李陽瘋狂英語》,鐘道隆的《逆向法學英語》……都是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包括現在,在《輕課小伙伴》上,學英語,需要花錢的地方,都是自己當小班長掙下后,才消費的。也就是說,工資由老婆分配,業余活動消費由自己業余勞動所得支付。
5
賺錢,我只賺良心錢。因為自己是電工,干活從不講價錢,用戶多給多花,少給少花。不會因為工錢的多少,把活兒搞砸。自己干完的活兒,永遠放心,從不怕用戶打電話,如果用戶打來電話,一定是又有別人家需要電工干活了,推薦我去再做。我的零花錢,掙也掙不完。在《輕課》當銷售小班長,也只推銷小麥老師,侃侃老師和Peter老師的課,因為我只學習,了解他們的課,我自己都不去學課程,為什么要推薦紿學員?說真話,做實事是我做人的底線。也就是說:如果是花了錢,也是為了賺回更多的錢。
6
知識付費時代,中流砥柱是什么?是用戶的體驗,永遠重視用戶的體驗。用戶第一,幫助用戶省錢,賺錢。而不是把用戶的錢掏光,后繼無力。
這里特別感謝《飯團》,不僅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更是拿出自己所賺的一半,返紿推廣者。讓推廣者很快,把學費賺回來了。返現一半,很明顯是推廣者賺的多。《飯團》主人有好多隱性成本扣除后,肯定利潤沒有一半。這種“損自己的利”行為,我第一次遇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Peter老師的“利他”思維,吸引我,來到寫作營。我愿意盡心盡力,推廣《飯團》。讓《飯團》把眾生的生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