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不是認為一個人到了中年,人生就已經定型了?我問過一些朋友,他們都說基本上就是這命,沒法改變了。
其實不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人到中年依然可以通過人為的方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么,中年人如何改命,才能實現人生的突破和蛻變呢?
曾國藩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兩個字:反思。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就看看曾國藩是如何通過反思來改變自己命運的。
曾國藩30歲之前,可以說是一個平庸之人。他科舉考試屢戰屢敗,直到27歲才考中進士,之后做官也是碌碌無為,沒什么建樹。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40歲之后卻扭轉乾坤,成為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關鍵就在于他善于反思。
曾國藩每天都會寫日記,記錄自己當天的所作所為,然后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和批評。他把這個習慣堅持了一輩子,從中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正是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他逐漸改掉了自己的缺點,培養了良好的品格,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
那么,我們如何學習曾國藩的反思方法呢?
一是要養成每天反思的習慣。你可以像曾國藩一樣寫日記,也可以在睡前花10分鐘靜靜思考今天的所作所為。當然重要的還是要堅持,讓反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二是反思要深入細致。你不要只是走馬觀花,而要深入挖掘自己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比如,你今天為什么會發脾氣?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還是因為自己的控制力不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真正改變。
三是反思要客觀公正。你要用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既不夸大自己的優點,又不過分苛責自己的缺點,而是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自己,既嚴格要求,又做到理解和寬容。
四是反思要付諸行動。光是想是不夠的,還要制定具體的改進計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踐。比如,如果發現自己脾氣不好,就要制定控制情緒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去練習。
通過這樣持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你就能像曾國藩一樣,在中年實現自我逆襲。而且你要知道,人生沒有永遠的不可能,只要你愿意反思,愿意改變,就有改命的希望。
通過反思,你就能改正錯誤,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很多人對自己的認識都是片面的,要么過于自信,要么過于自卑。
反思之后,你才能看見赤裸裸的自己,才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人也要跟著變。你若學會反思,就能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和能力短板,從而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提升。
這樣,即使到了中年,你也能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可是很多人到了中年就覺得生活乏味,沒有目標,為什么?那是他還不懂反思,發現不了生活中的美好,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價值,每天都是得過且過,更別說主動去改命了。
當然,反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有勇氣直面自己的不足,有毅力堅持下去。只要你能像曾國藩一樣,把反思當作一種習慣,每天通過寫日記去反思,我相信你很快就看到自己的命運在悄然改命。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我現在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反思啊?實際上反思不需要太多時間,每天花10分鐘就夠了,只要你能堅持,收獲也很大。重要的是還是要養成習慣,把反思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記住,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如果你總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成功中保持清醒,并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命運不會差到哪兒去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是的,你也可以像曾國藩一樣,通過不斷的反思,在中年時期以這種方式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