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家公司也有一段時間了,陸續地做了幾個小項目/版本。現在就對這段時間工作進行一個梳理。
眾所周知,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常見流程為:
需求收集——需求分析(輸出原型和文檔)——開發——測試——上線。
看起來很簡單,也很容易。
我們的實際流程是:接任務——寫需求文檔——上線——接任務…
在我司,多數情況下需求被老板以任務的形式下發,要求產品經理盡快產出需求文檔并督促開發上線。面對這種情況,許多產品經理沒有認真對用戶需求進行思考,而是趕進度一樣的寫需求文檔,產品上線效果可想而知。
以我司的實際情況,產品在各階段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需求收集階段
產品狗自己評估商業價值和成本(包括開發和運營),并予以排序。如果是任務型需求,要與原始發起人直接溝通。總之,絕不能別人說做就做,說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這一階段,我的問題是缺少與業務方領導尤其是老板直接溝通。
需求分析階段
快速產出最小化原型,與開發、測試溝通。
在這一階段,我的問題是糾結于交互細節,原型產出太慢;另外需求分析完之后就要需求評審了,這個時候如果能拉到技術boss到場背書,后續的開發資源調配會變得容易許多。
開發階段
開始開發之后就簡單了,跟進就行。有一個小方法是與開發/測試每天早上溝通下(站立晨會),讓開發感受到你的重視,也便于及時確認需求。
測試階段:開發后,如果可以,產品應該自己先做一下用戶體驗測試。
體驗通過后開始正式測試,測試期間每天應該拿出固定時間跟進禪道bug并與測試、開發確認。
上線
很多人覺得上線不需要版本號,我要說必須有版本號!版本號的作用
1.對于開發和運維管理代碼有一定作用;
2.同時,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日后也可以通過版本號和版本說明回溯當初的修改。記得應該由產品經理來發布上線通知。
運營階段
運營階段產品經理要做兩件事:
1.上線前寫好必要的培訓文檔。別讓客服/技術支持部門整天為你的破產品操碎了心~
2.上線后要對自己產品的運營效果進行追蹤,可以采取調查問卷、用戶訪談、數據監控的形式,最笨也最有效的當然是自己去不斷地用。運營效果是判斷產品設計水平的唯一標準
產品的好壞責任在于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要有責任感,要掌控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