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未央、拓跋浚】
天已連續(xù)降大雪多日,心兒出生以后,大雪驟停,晴空萬里。一位僧人望著心兒說:“恭祝龍睛鳳眼,貴之極矣,然是兇是吉未可知也。他朝若能涅磐,方可鳳翔九天。”
這時,魏兵來了,心兒的父親北涼王,為了百姓免受戰(zhàn)爭之苦,接受做人質(zhì)。
心兒公主長大了,恰逢王祖母過生日,馨兒的父王剛好也被皇上恩準可以回來和母親一起慶壽。
心兒公主,專門定做了燈籠,但被魏國尚書夫人叱云柔放了毒,旨在誣告北涼王謀反,讓表侄叱云南掌管北涼。為此,心兒公主眼看著父王、王祖母都被仇人殺害。心兒因丫鬟君桃頂替公主方保有生機。
尚書府二小姐未央救了心兒,其母為洗腳丫鬟,未央因生于二月被認為是煞星,被送到了鄉(xiāng)下寄養(yǎng),做粗活,過得很是辛酸。
尚書府老夫人過生日,要接未央回府,大夫人叱云柔派殺手殺未央,心兒救了未央,可有劍向心兒刺來,未央擋住了劍。心兒頂替未央回到尚書府,開始了艱難的被陷害被排斥身心受虐的生活。
心兒回府,一方面是為報答未央救命之恩,好好照顧其母,另一方面報仇。
叱云柔身邊有星相師說,二小姐未央命格有變,大小姐長樂生活將不順起來,兩鳳共舞。叱云柔容不下未央,視未央為眼中釘肉中刺,想方設(shè)法除之而后快。
未央在路上,叱云柔命人燒了未央住的客棧,門被反鎖,多虧了高陽王拓跋浚相救才活了下來。
未央剛回府不久,叱云柔制造一系列人為慘劇,說未央不詳,命人用狗血染過的皮鞭抽打未央五十下。叱云柔心想五十大辮肯定人命不保,很是得意,多虧老夫人出現(xiàn)說折壽來替未央剩下的皮鞭,才勉強留有一線生機。
未央的傷口又被叱云柔送的藥膏所致,一個月不結(jié)痂,并且有毒,毒性越來越劇烈,奄奄一息的未央又被下人丟到荒郊野外。多虧拓跋浚相救,未央活了下來。
未央又回到尚書府,在客棧火中舍身相救的丫鬟之一紫煙背叛了她,攀附大夫人唯一的兒子李敏峰。大小姐李長樂和李敏峰竊取未央救災(zāi)之策,企圖陷害未央欺君之罪,多虧未央機智識破了紫煙留了一手,被皇帝封為縣主。
而李敏峰大聲斥責紫煙害了他們,得知她懷了自己的孩子,也經(jīng)常虐打她,未央原諒了紫煙,紫煙最后明白對她真正好的人還是未央,可惜太晚了。
未央在眾人慶祝自己獲封縣主的祈福會上揭發(fā)了李敏峰惡行,李敏峰又因救災(zāi)一事前科,皇上一氣之下將李敏峰發(fā)配充軍。在發(fā)配途中,李敏峰被未央貼身侍女君桃殺了。大夫人痛不欲生,叫長樂記住仇人就是李未央,一定要報仇。
大夫人從見未央就懷疑她身份,果然派人查出了問題,多虧未央提前派人調(diào)換了真未央,但又出來個和未央長相一樣的女子和她對質(zhì),未央的母親發(fā)現(xiàn)此女子同樣沒有胎記,就說自己女兒手臂有胎記,未央才有驚無險逃過這一劫。
未央很是愛慕自己的救命恩人拓跋浚,但得知他是高陽王時,殺害他們?nèi)业幕实鄣拈L孫,開始躲避他。高陽王也為未央的冷淡生過氣,但發(fā)現(xiàn)有人欺負她,他還是會沖過去,看到她,他的氣就消了。
每當李未央深陷險境,拓跋浚得知后都是奮不顧身去搭救,在她命懸一線時,在她被為難時,在她最需要人相助時,就像之前未曾相識一樣,他總是救她。
未央后來總算拋開和拓跋浚的身份顧慮,和拓跋浚在一起,拓跋浚說愛的是她這個人,不在乎她的身份。
拓跋浚的母親太子妃中意長樂為自己的兒媳婦,李長樂又從小傾慕拓跋浚,當發(fā)現(xiàn)拓跋浚非常在乎李未央,妒火中燒,更是痛恨李未央。好容易太子妃看清李長樂面目,認準李未央做兒媳時,李長樂卻調(diào)開李未央并易容成未央殺害了太子妃。
未央又被李長樂誣陷說殺了太子妃,而所有證據(jù)都指向李未央是兇手。盡管如此,當聽說李未央有難,拓跋浚還是拼了命去救她。
李未央因叱云南被殺而被皇上下令處斬,拓跋浚連跪為她求情,最后答應(yīng)拓跋余,以退出皇位娶殺母仇人李長樂為代價,救下李未央,而李未央在被救前最想見拓跋浚,想說兇手不是她,不愿在他帶著對她的恨時了結(jié)一生。
李未央想讓拓跋浚放棄自己,說對拓跋余有那么一刻愛上他,拓跋浚幾乎精神異常起來。為了試試拓跋浚是否正常,拓跋余給了他一塊糖,實際是叱云家的毒藥。為救拓跋浚,李未央答應(yīng)做拓跋余的皇后。
李長樂在李未央飯菜下了毒,拓跋余給拓跋浚解藥,只能救一個人。拓跋浚把唯一的解藥給了未央。
李常茹刺殺未央,被拓跋余擋住了,李常茹拔劍自刎。好容易拓跋浚成為皇上,和未央在一起,拓跋浚又因中毒先她而去。他們的愛情實在太虐戀了。
就未央個人而言,她在強大的眾多敵人面前都是不畏懼、昂首挺胸的,在重重困難面前都是想方設(shè)法用聰慧才智去化解的,在生命攸關(guān)時刻也是大義凜然。
盡管未央在至親被仇敵殺害內(nèi)心充滿仇恨,但她一直積極向上、也豁達樂觀,愛自己的丫鬟,愛真心對待自己的人,哪怕拓跋浚是仇敵大魏皇帝的長孫,也消除芥蒂,和他相愛。經(jīng)過大苦大難、各種涅槃,終成為權(quán)傾朝野的太后。
根據(jù)歷史原型,李未央很可能是千古第一后馮太后。
-02-
【李長樂、李常茹】
尚書府大小姐,其母叱云家族背景也極為顯赫,殿下拓跋余拓跋翰一開始都想娶她,而她對拓跋浚一見鐘情,發(fā)現(xiàn)拓跋浚對未央情深意重,內(nèi)心極為惱怒。
李長樂優(yōu)越感十足,在李未央面前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可是李未央不吃她這一套,在李長樂竊取救災(zāi)之策,讓李未央向她道歉時,李未央對她說:“你不配。”李長樂怒不可遏,很擔心拓跋浚的想法。
她甚至不惜易容成李未央殺害拓跋浚的母親太子妃,讓李未央成為拓跋浚的殺母仇人,來得到拓跋浚。
可拓跋浚始終對李未央一片癡情,即使拓跋浚迫于壓力娶了李長樂,也和李長樂保持距離,這讓她更為憤恨,甚至站在了拓跋浚的對立面幫助拓跋余。
李長樂的觀念是,得不到的,就毀了。心理變得格外扭曲,太執(zhí)著于愛情,可堅持著堅持著就錯了方向,她把精力用來對付李未央,丑態(tài)都展現(xiàn)在拓跋浚眼前,使得拓跋浚更加反感她。
明明很好的條件,不管內(nèi)在的還是外在的,聰明也是有的,只是未發(fā)揮在正確的路上,由愛生恨,由恨生各種壞心思,紙包不住火,最終被拓跋浚賜了毒酒。
李常茹最開始亮相是位很沉穩(wěn)很內(nèi)斂的姑娘,對二姐李未央很是關(guān)心,因為替李未央說了句公道話——救災(zāi)之策是李未央想出來的——而被大夫人記恨,在被大夫人削發(fā)打發(fā)她出家時,李未央用肩膀擋住了指向李常茹的剪刀。
她給人的感覺是暖暖的,在發(fā)光,她很愛拓跋余,一個在她小時候給過她溫暖的曾經(jīng)少年。她希望拓跋余看到自己,欣賞自己,為此也努力展現(xiàn)自己適合做他的女人。
慢慢發(fā)現(xiàn),李常茹是極為腹黑的女人,而且不擇手段,挑撥李未央和李長樂的關(guān)系,要了李未央二弟養(yǎng)母的命,讓他們斗得不可開交,來保證她們母女的地位。
李常茹覺察出拓跋余對李未央有意思,開始聯(lián)合李長樂對付起李未央。李未央開始不知情,還把她當好姐妹看待,當?shù)弥恢备S自己的心腹丫鬟白芷被李常茹所殺,二人關(guān)系正式?jīng)Q裂。
貼身侍女認為南安王冷酷無情,勸李常茹給自己留條后路。李常茹說她最好的青春,所有的心思、情感都給了他,哪有什么退路。
后來李常茹刺殺李未央,被拓跋余擋住,李常茹看到自己視為生命的心愛之人居然被自己親手所殺,拔劍自刎。她愛他,卻從不想著去傷他。
李長樂和李常茹都太渴望得到愛而得不到,為此丟了心智,機關(guān)算盡,相互利用,又想著怎么扳倒對方,終給他人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和痛苦。
李未央和拓跋浚互為真愛,中間雖有太多的隔閡、牽絆和誤會,但他們從來都想著對方,為對方考慮,在遇到困難時,都是盡自己所能舍命相救。
再苦再難,愛都在,是受盡百般痛苦和折磨的李未央和拓跋浚的唯一慰藉,就算再冷血一心想利用未央實現(xiàn)自己皇帝夢的拓跋余,在對未央動了感情后,也甘愿舍命為她擋住致命的一劍。愛而曲折、愛而不得、得而不全、全而有憾構(gòu)成整部劇的蕩氣回腸、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