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樂”對于袁宏道的此番話,我深以為然。人之所以不同,大抵是所寄之物之差。或寄于山水美景,或寄于花月美酒,或寄于一擲千金的豪賭,又或寄于浩瀚之書海。雖有差異,卻總能帶來各自的興娛。只是論所樂之彌久,大抵只能在書海中尋拾。
我愛讀書,興許是大學時無拘無束的環境和圖書館的豐富資源讓我沉醉不知歸路。常常會欽佩于《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自尊自強;會感悟于《菜根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云卷云舒”的豁達開朗;也會沉醉《人間詞話》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佳境; 或沉迷于荒誕的《百年孤獨》;或手捧《平凡的世界》與《麥田里的守望者》……如此的生活總覺得快樂。
只是六月大學剛畢業的我立馬接新班級,身份的轉變總有些措手不及。一系列問題似乎也浮出水面,班級孩子不聽話、管不住紀律天天挨批評、學生作業完成不夠理想……想努力轉變身份,做一個快樂的教書匠,可曾想開學的前一個月似乎只感受到在機械完成任務,有時甚至還達不到想要的水平。困苦、迷惑、到處想找出口發泄,心里似乎困住了一頭野獸,又像溺水的人在湖海中掙扎求救。忙碌焦慮的日子總會把一些好的品性給扔掉了,以至于彷徨了如此之久,直到那天看到美國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如當頭棒喝,我才如夢初醒。
記憶最深刻的大抵是那句“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一定會識破的。”我腦海立馬浮現自己在作業不滿意時對著班上大發雷霆的兇狠面目;想到了在與流動紅旗失之交臂時的痛斥懲罰;想到了在衛生臟亂時的生氣語言。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在這一個月內給了他們安全感,是否給他們打造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深思卻不寒而栗,內疚其中。
爾后的時光我已學會不再沖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和耐心看問題,處理問題也能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盡力去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其實五十六號教室之所以特別,大概不是它擁有什么特殊的東西,是它缺了一樣東西-----恐懼,他用信任與愛代替了恐懼,他為學生們在貧民窟的教室里營造了一個快樂的天堂,他也讓我明白教育蘊含無限可能。如今的班級不再是那個紀律需要天天守,作業需要天天提醒的“差”班,自律、自信、陽光誠信在我們班每個孩子的身上流淌。有時我們也會一起看電影討論角色扮演;欣賞完音樂,時不時來一出簡易班級音樂劇;或者操場上來場激烈的羽毛球比賽……興許沒有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我可能還在班級的管理框架泥潭中不斷掙扎。
專業的書籍教會我們在工作中快速成長,文學雜談似乎也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就像最近我在拜讀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寫的《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什么》在他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界里,日日堅持跑步,從鄉間小路開始,跑過夏威夷的考愛島,跑過馬賽諸塞的劍橋,踏上希臘馬拉松的長跑古道。
而他在跑步中思考,思考什么?興許是腦海里的天馬行空;又興許是什么也沒想“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于是我也嘗試跑步,感恩于出了校門就能見到美景,特別是三月陽春,沿路盡是湖光與山色,如今油菜花開得甚好,即便是每天伏案工作的壓力,在這開得燦爛而熱烈得花叢中早已消逝無蹤,跑步過程中的放空自己也成了最美妙的時光。以至于第二天上班滿心愉悅,所有的不滿與焦慮早已消失殆盡,又是最有精神與沖勁的一天。
更是村上敢于堅持全心做一件事的執著打動了我,為了寫作與跑步他甚至賣了自己的店面。那么堅持一件事到底有多重要?正如村上說得“堅持的事,是自我認識的核心”將事情堅持,就是做到極致。村上做的更是自我意識的對抗,沒人會指責你今天少跑了,對手僅僅只是你自己,這就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其實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比比皆是,例如每天堅持記錄班上的發生的點滴事件;每天早自習前提前進教室等候學生到來。我想堅持做這些事無外乎與喜愛這個行業有關,或許也不排除村上的書給了很大的動力吧!
黃庭堅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但是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讓我們往往會以時間不充足、生活太忙碌、工作太艱辛作為借口,對書架上落了厚厚一層灰的書示意時間上的抱歉,殊不知在這“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日頭,留一寸時光給自己;留一寸時光給閱讀。收獲的可不是一寸黃金所能可比的,因為那些看過的書會深入你的骨髓,流入血液,在不經意間提升你的氣質與品性,直至融入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