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41班,遇見了尹光镕大哥。面授課上,大哥作為班主任,穿插主持,幽默風趣。在16號約見大咖活動發出來幾分鐘以后,大哥的課已經報滿,為了感謝大哥給我們的機會,今天大年三十我也想完成報名時的承諾,在雞年前夜,寫好心得體會。
從結課開始大哥每天堅持在簡書上發問,引導大家思考、運用,在每日打卡中將Q型驅動力的學習融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細致潤無聲。其實上課之前,我并不知道Q型驅動力是什么概念,早早出發第一個到教室,看大哥已經做好準備,笑容滿面地等待著大家。課后聽說大哥身體不適,甚至都找好了任博老師替補,如果大家上課不仔細觀察大哥的神情,壓根察覺不到。
一天課程下來干貨滿滿, 大哥說自己已經退休,希望能為國內民營企業服務,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而Q型驅動力是以成果為導向的教練模式,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從低績效拉到高績效是至關重要的布局。
在學習提升高績效的時候,我也聯想到了海峰老師講的管理付出到激發投入,當我們學會Q型溝通,從認識一個人到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將管理付出轉化成激發投入。當每個人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自發地完成企業的整體使命時,那企業的壽命就不會只有三五年。
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敬業度,可以提高績效,提高競爭力!非常敬業的員工往往與有目標的員工比例相近,而沒有清晰目標的員工往往績效一般,比例高達60%,低績效員工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人。我們周圍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干嘛,更談不上目標是什么,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從上班開始就盼著下班,如此而已……
敬業度高的人內驅力強,而內驅力從何而來,不僅要明白為什么要去做,還要思考收獲、利益、內外在價值是什么?在引導員工的過程中刨根問底: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有想過為什么要去做嗎?你有什么受益之處嗎?你希望看到什么改變嗎?只有當我們真正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做的時候才能帶來持久的內驅力。
思維改變行為,行為帶動成果,如何讓所有參與的人在好的氛圍下工作,我們首先要從自我改變開始慢慢影響到整個大環境。在平時工作當中,團隊相互之間做好深度聆聽,增加信任,因為在沒有信任的時候,任何提問都只會停留在表面,而有了信任以后,針對某個項目再反復多問幾遍:
目前做了什么?遇到的挑戰是什么?針對挑戰做了些什么?深度聆聽,與對方同在;回放關鍵字以及對方的情緒,不評判只描述;適當暫停,停頓一下,用安靜的環境讓對方感受平靜。一輪溝通完可以問問還有呢?或者還有什么要說的嗎?慢慢從表面深入到真正層面,挖掘出是什么驅動力?使命、愿景還有價值觀……
當我們向別人有力發問時,要開放式去提問,先從小的問題或者從1個點出發,比如你接下來的七天想要采取什么行動呢?你的項目短期目標是什么呢?問一問如何做?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嗎?頭腦風暴一下:有更好的方法嗎?有其他的點子嗎?以信任為基礎,深層次聆聽、發問。
在一天的學習當中,大哥介紹的三腦理論讓我受益匪淺,人類的本能腦存在1億年,局限于爬行動物的身體安全階段,只會打、逃、僵;而情緒腦,存在5000萬年,人們活在語言當中,言語詞匯中負面較多,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再看掌控未來的視覺腦,才存在200-250萬年,有著創意、創新和畫面感的視覺腦常常會被關閉,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下,放松積極正向的情緒下才會打開的視覺腦很重要。
所以讓我們嘗試一下,在輕松的氛圍下,用色彩描繪一下心中的愿景,想象未來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現出來的畫面,這樣去感受成功的喜悅與美好,有助于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情,內在及外在的價值都有什么,在有了愿景以后,最后的行動計劃尤顯重要,所以一定要寫出具體地可衡量的可完成的行動計劃……
一天的課程學到很多,也很快就結束了,大哥說因為時間原因,只講了一部分的內容,還獎勵我們每日一問的持續學習。大哥說如果大家堅持打卡,他就一直會在,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去打卡群詢問,何其幸運,有此機會,學無止境,共求進步!在前行的路上,從來都不孤單,你的身邊永遠都會有一起奮斗的小伙伴,遇到難題大家齊心協力給建議,收獲的時候大家一起喝彩鼓掌,新的一年,Q型驅動力找到你的內驅力,打卡繼續學習,再次感謝尹光镕大哥的給予!
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老大們在集團群發紅包賀新年,豪氣不間斷,新的一年,讓我們拿出搶紅包的熱情,激發我們的內驅力,為榮耀阜興而奮斗!敬業與忠誠,所學為之所用,榮耀2017,一起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