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態度,沒有人有權去干涉。
你們孤獨而無心地錯待了別人,從而也錯待了自己?!蹲锱c罰》
當變成玫瑰的紫羅蘭被暴風雨擊倒后,紫羅蘭們說:"我們雖然微小,但暴風雨沒把我們壓倒。"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太過貪心便會得到懲罰,要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我讀到這里時的確是這么想的,所以最后的故事才更讓我震撼,或者說慚愧。
變成玫瑰的紫羅蘭說,我要死了,但我感受到了你們任何一棵紫羅蘭從未感受過的驕傲。我要死了,但我找到了不一樣的人生。最后,她帶著上帝的微笑,毫不后悔的死了。
童話里的大多數花選擇的是隨遇而安、平凡的生活,他們滿足于自己的小幸福,為了每天的生存而活下去。而紫羅蘭選擇的是轟轟烈烈的追求,哪怕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懼。
紀伯倫明顯傾向后者,這也許是他的人生選擇。但他也沒有否定前者的觀點。不是誰都安于現狀,也不是誰都想要拼命追求。
讓我真正慚愧的不是紫羅蘭她那勇于追求夢想的悲壯,與我理想中的平靜無為不符合。而是我如花園中的其他花一樣,隨隨便便地否定了他人的生活態度。
生活中常有人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可那又不是你的生活,只想說"關你屁事"。如果每個人都能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擾。就像那句話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當你沒有憂愁,你又怎知你是快樂的?幸??偸且罁谔弁?。—《歡樂與憂愁》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確有很多地方值得回味,不僅僅是這種對于他人的人生態度。文章中還有一句讓我感觸很深的話是"你們要知道,造化,那不過是我們一種神秘幻覺的反應。"紫羅蘭請求造化將她變成一朵玫瑰。也許她真的變了,也許在形態上她根本沒有改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她的內心,她的的確確當了一個小時的玫瑰。又有誰說,這造化不過就是心中的自己呢?
2016/4/2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