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放映了一部老電影,黑白的,名字叫做《東京物語》。起初看時,只覺得人物之間的對話好無趣,既緩慢又啰嗦,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我也差點因此而睡著。
幸虧背景音樂很有感覺,我才有機會欣賞完這部佳作,從電影剛開始時的如坐針氈變為放映結束時的戀戀不舍。
故事發生于上世紀50年代戰后的日本。
年邁的父親母親想要去東京看望自己的孩子們。可是當他們來到東京后才發現,孩子們生活的并不如意。
大兒子是一名普通的醫生,隨時有可能被病患們傳喚。二女兒開了一家美容院,工作繁忙,根本無心陪伴這對老人。相比之下,未亡人二兒媳婦紀子卻表現出了最大的孝道,陪伴他們,給予他們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老人們的這趟東京探親之旅并不愉快,同時他們深感給孩子們帶來的麻煩,于是匆匆決定提前結束自己的行程,返回故鄉。舟車勞頓,母親回到家中不久便病逝。子女們聞訊趕來,卻已無濟于事。葬禮過后,忙碌的大兒子二女兒匆忙返回東京,僅留下二兒媳婦和小女兒陪伴喪偶的父親。小女兒吐槽自己的哥哥姐姐,二兒媳婦卻并無埋怨,只是感慨生活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很多。
整部電影并沒有驚險夸張的情節,完完全全由一個又一個的生活片段構成,劇情波瀾不驚,人物之間的對白仿佛平日里的寒暄,甚至更為平淡一些,但這些平淡之中卻飽含生活的辛酸。
比如,媽媽初到東京時說道,“原來東京這么近”;當媽媽決定離開這里時,媽媽卻又感慨,“東京實在太遠了”。初來時的喜悅與離開時的落寞讓人心里一緊。
又如,在東京登高游玩時,望著偌大的東京,父親母親一起感慨,“東京那么大,如果有一天走失了,恐怕一輩子不能再相見…”
再如,母親去世后,父親在與鄰居的交談中說道,“一個人生活,覺得每天都特別長?!?/p>
這些對白穿插在平淡的劇情之中,總能一針見血,直擊人心。
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墒乾F實的生活卻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無奈,因為工作繁忙我們無暇照顧父母,因為要照顧下一代我們忽略父母的感受,因為生活的遠我們漸漸和父母變得心遠。
我相信沒有人會忘恩負義,會故意冷落父母,對父母不好。但正如電影里小女兒最后同嫂子的對話:
但是,京子,我像你這么大時也這樣想??珊⒆娱L大后,總會離開父母。姐姐這般年紀和爸媽不同了,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也不是存心不良才這樣。大家都會以自己的生活為重。
可能是吧。但我不想變成那樣,那太冷酷了。
也許是,但每個人都會這樣。慢慢就會變。
你也會?
是啊,我不想變,但也會變成那樣。
這世界真讓人傷心。
是啊,世上不如意的事太多了。
是啊,最可悲的是,明明嘴上喊著,心里想著都是“要孝順父母,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時才想孝順”,卻出于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活生生變為“拿著被褥到父母墳墓盡孝”。
一萬種悲哀,此種最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