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有個朋友離職了,離職的原因也很簡單:工作太累了,也沒什么錢賺。
我想很多人都想要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并且很穩定的工作,還有舒適的環境和融洽的同事圈子。就連我的父母都經常數落我:“要是你當初聽我們的,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現在應該是有多輕松啊,你以后會后悔的。”順便還拿隔壁家的孩子和我比較:“你看人家的孩子今年存款都有好幾萬了!”
我一直不能明白,人為什么要在大展宏圖的年紀,想著怎么賺夠錢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涯,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很多人在閱讀了名人傳記,商界精英奮斗史之后,一心想要回歸平凡的人生,整天憧憬著詩和遠方。我也在反反復復問自己,我應該為了安逸的環境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嗎,我應該為了穩定變得庸碌無常嗎?
說起讀書和學習新知識,現在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干貨,我不知道干貨從什么時候開始大行其道,但我知道干貨一定不是什么有用的東西,人人都想從行業大拿那里獲取成功之道,人人都想從別人的經驗教訓里讓自己少走彎路,你以為值錢的干貨,在我看來僅僅只是被咀嚼了無數遍的二手貨,反倒是那些被過濾的細節價值千金。干貨文化在今時今日流行,也正是拜很多有不勞而獲想法的人所賜,浮躁之風在這里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你以為成就可以靠走捷徑獲取?你以為你能繞開所有麻煩?你以為任何事情都能不動腦子,僅靠簡單的規劃和執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有沒有想過你今天避開的麻煩會在未來某個時日加倍奉還給你。
看期刊雜志,易;閱學術專著,難;刷朋友圈,易;堅持思想輸出,難;走大眾走過的路,易;堅持與眾不同,難。大家都想少點麻煩,直接躋身成功殿堂,但任何成果的取得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沒有經歷過知識儲備的痛苦過程怎能習得文韜武略的才華,沒有經歷過現實試煉的人怎能習得引經據典的風騷。
我想起了我的父輩們,直白的說,他們是失敗的人。
他們出身卑微,沒有進入體制內的機會,一心想著怎么進入工廠,讓國家養一輩子。由于從小都過著食不果腹,饑寒交迫的日子,所以他們一直渴望著安定的生活。他們年輕的時候嘲諷著那些既沒有進入體制也沒有機會進入工廠的人,嘲諷他們在街邊擺地攤丟人,嘲諷他們被城管追著滿街跑的落魄樣子,嘲諷他們的余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不過時代的變化重重的打了他們耳光,當年那些被他們嘲諷的人如今都成了時代的楷模。
總有人想著找份輕松的工作,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下腦子生銹了,容顏老去了,才后悔當初沒有努力過。你憑什么用現在的標準來評定未來,你憑什么覺得現在的安穩工作可以讓你的余生高枕無憂,難道你真的要像我們的父輩一樣重蹈覆轍?
有那么些人,從小到大依偎在父母身邊,做什么事情都看父母的臉色,從小養成的謹小慎微的性格讓他們長大后開始了循規蹈矩的生活。他們向往著大千世界,但也就朋友圈里說說,真讓他到所謂的大千世界里面去,恐怕吃飯都困難。
他們習慣了父母提供的庇護,習慣了家庭提供的生活安全感,習慣了學校提供的競爭舒適區,習慣了公司給予的穩定預期。明知未來的世界變化無常,明知未來會有很多人會在科技進步的浪潮下保不住工作機會,但我們還是在尋找著可以讓自己獨善其身,安享晚年的方法,我們總是以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在安撫我們懶得奮斗的心。
我始終堅信,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一直堅信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個成功的機會,只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去把握,我一直堅信,讓自己穩定不如讓自己牛逼,我一直堅信,避風港里永遠捕不到大魚。
也許你還會喜歡安然的其他文字,點擊下方鏈接閱讀更多:
關于作者
作者安然,生于1990年8月,新銳媒體人,專注于勵志、情感和職場領域寫作,愛用生命的每分每秒折騰自己,用盡所有力氣達到目標,我希望為大家傳達一個美好、平靜和簡單的生活理念,安然希望和每位讀者一起發現尋找獨屬于自己的生活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