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是我自己的觀念。快來看看吧!
題目上的“老油條”馮道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還有一部分不曉得蛤,不知道的就把這個看完。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劉守光,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謚號文懿。后世史學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大家伙來看看這“老油條”馮道? ? ?
?五代宰相,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這厲害,五代十國這72年啊呸不是72年
emm我覺得我可能解釋不清所以看看這個吧!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2]?)與十國(902年—979年?[3]?)的合稱
知道了吧?
知道就好
好了咋們繼續講。
“老油條”馮道當官五十多年,熬死了快10位皇帝經歷了四個朝代,這。。。。。。厲害佩服。
一般新上任的皇帝都會刷掉一批人,何況是。。。經歷了四個朝代,要是這樣的話,馮老先生都死了4次了。
哈哈哈哈
可能是他老謀深算。
現在不妨了解一下他的經歷。
早年經歷
馮道出身于耕讀之家,年輕時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于清貧。他平時除奉養雙親外,只以讀書為樂事,即使大雪擁戶、塵垢滿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間,馮道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辟為掾屬。
投效莊宗
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并詢問僚屬意見。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被關入獄中,幸遇營救,得以出獄。劉守光兵敗后,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監軍使張承業辟為本院巡官。張承業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對他非常禮遇,后又薦為霸府從事。后來李存勖占據河北,將霸府文書全部委托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4]
長樂老馮道
歷相唐晉
天成元年(926年),馮道守喪期滿,被征拜為翰林學士,到洛陽赴任。這時,李嗣源在鄴都被叛軍擁立為帝,并反攻京師洛陽。馮道正行至汴州,不顧孔循的勸阻,急速趕赴洛陽。四月,唐莊宗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繼位,是為后唐明宗。明宗素知馮道之名,授其為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6]
天成二年(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7]?他對有才識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薦任用,而對品行浮躁的士人子弟則加以抑制。當時,百官為明宗加徽號,都由馮道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渾然一體,不是一般流俗的風格,舉朝臣僚無不欽服。后來,馮道改任門下侍郎、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士,加授尚書左仆射,封爵始平郡公。?[8]
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后唐愍帝逃往衛州。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并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后唐末帝,三日后愍帝被殺害。同年五月,唐末帝罷去馮道的宰相之職,讓他出鎮同州,授任匡國軍節度使。清泰二年(935年),馮道被召拜為司空。?[9]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后晉,是為后晉高祖。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11]?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為晉高祖加徽號。晉高祖也為耶律德光獻徽號,并遣馮道為使,出使契丹。?[12]
天福四年(939年),馮道自契丹歸國。晉高祖廢除樞密使,將樞密院職權劃歸中書省,將政務都委托給馮道,加授他為司徒、兼侍中,進封魯國公。馮道曾上表高祖,請求退隱。晉高祖也不看表,便讓侄子石重貴前去探視,對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親自來請。”馮道無奈,只得繼續任職。當時晉高祖對馮道的恩寵禮遇,滿朝無人能及。?[13]
輾轉歸漢
天福七年(942年),晉高祖病重。他在馮道獨自侍疾時,命幼子石重睿叩拜馮道,并讓宦官將石重睿抱到馮道懷中,希望馮道能輔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后,馮道卻與景延廣商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后晉出帝。?[14]?出帝繼位后,加授馮道為太尉,進封燕國公。?[15]
開運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晉出帝面前離間道:“馮道只能做和平時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過艱難時期,就像參禪的僧人用不上鷹犬一樣!”出帝遂授馮道為匡國軍節度使,讓他出鎮同州。后來,馮道又移鎮南陽,改任威勝軍節度使,加授中書令。?[16]
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晉都汴梁,滅亡后晉。馮道前去朝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答道:“此時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馮道和趙延壽暗中庇護的結果。?[17]?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是為后漢高祖。
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歸契丹,命馮道等后晉降臣隨行。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于欒城殺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馬,返回契丹爭奪皇位,馮道等人都被留在鎮州。八月,漢軍收復鎮州,驅逐契丹守將嘉里。馮道與同僚四處安撫,采取適宜措施處理各類事務,使人各安其所。九月,馮道自鎮州入朝,歸附后漢。?[18]
乾祐元年(948年),馮道被授為太師,以“奉朝請”的名義參加朝會。?[19]?后來,漢高祖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后漢隱帝。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聯兵反叛。朝廷屢次征討,都未能平叛。八月,隱帝命大將郭威節度討叛諸軍。郭威臨行前向馮道問策,馮道道:“李守貞自恃朝廷老將,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愛惜財物,多賞賜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優勢。”郭威聽從他的建議,果然使軍心歸附,終于平定叛亂。?[20]
晚年入周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郭威認為后漢群臣一定會擁戴自己即位,在見到馮道時,如往常一樣向他下拜。馮道安然受禮,毫無擁戴之意。郭威方知還不到稱帝的時機,便揚言欲立武寧節度使劉赟為皇帝,并派馮道到徐州迎接劉赟。劉赟尚未到達汴京,郭威便在澶州軍變中被士卒擁立為帝。?[21]?后漢太后冊郭威為監國,并將劉赟廢為湘陰公。
天馬行空著《不倒宰相馮道》
廣順元年(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后周,是為后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22]?不久,河東節度使劉崇(劉赟之父)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后周世宗。劉崇趁機入寇,攻打上黨。周世宗欲御駕親征,馮道極力進諫。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征。”馮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漢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23]
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24-25]?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袝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2]
反正看懂就行接下來由我來講講老人家。
官場“不倒翁”
好了想知道我講述的老油條馮老先生嗎?
等明天吧。
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