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摔倒了,假設是真的摔倒了,不是假裝摔倒,也不會被扶起來后訛詐人,這時候應不應該扶他起來呢?
一
對于善良的人來說,看到有人摔倒了,會想多疼呀,肯定需要我的幫助,我必須要扶他起來,否則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和見死不救沒什么差別了,太冷漠了。
但是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也應該問問摔倒的人的意見,他是不是需要我們扶。答案可能有兩種:第一種可能是需要,第二種可能是不需要,也許他摔得很疼根本起不來,甚至疼得一點都不能被觸碰,得緩緩才能起來,我有一次就是這樣,摔倒后太難受了連呼吸都苦難告訴大家誰都不要碰我,讓我緩緩,也許他想把這當成一次鍛煉的機會自己爬起來,也許摔的很輕,不算什么,不需要別人幫助自己能爬起來,也許他把摔倒看做很丟臉的事情,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想趕緊爬起來走了……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我們要扶他起來,如果是第二種可能,我們就不要扶他起來了。
但是怎么知道他需要不需要呢?溝通,在扶之前問一下,你是否需要我扶你起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忽略溝通,不在意別人是否需要幫助。把自己的想法、意愿當成別人的想法、意愿,我覺得她/他一定需要……
二
我把摔倒人的稱為“摔倒者”,把扶人的人稱為“扶人者”。
如果沒有溝通,扶人者直接把摔倒者扶起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情況一:摔倒者剛好需要被扶起,皆大歡喜。
情況二:摔倒者不需要被扶起,但依然對扶人者表示了感謝。
情況三:摔倒者不需要被扶起,沒有對扶人者表示感謝,甚至表示出不滿。
情況一和情況二都很和諧,我就不再討論了,我想討論情況三。
三
在情況三發生時,摔倒者實際不需要幫助,可以說扶人者幫了倒忙,所以摔倒者的不滿我們能看得很清楚,就不討論了。
我想討論在情況三發生時,扶人者的反映。這時扶人者一般會有兩種反映:
一是不介意,或者因為自己幫了倒忙而道歉。這時扶人者的內心通常是這樣的:我扶你起來是因為我想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幫助了你我的價值就實現了,我就滿足了,這件事對我來說就結束了,我幫助你只是我想幫助你而不需要你認可我、表揚我。這是價值感高的人的表現。
二是感到委屈、憤怒。你怎么能這么不知好歹呢?怎么能不接受我的善意呢?如果人人都這么冷漠,以后還有誰敢去扶摔倒的人呢?這時扶人者的內心通常是這樣的:如果我幫助了你,對你付出了,你就會認可我的價值,你認可了我的價值,我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現在我對你付出了,幫助了你,對你好,你居然沒有認可我,居然沒有滿足我的期待,讓我感受不到我的價值,你太過分了,我很委屈或者憤怒。這是價值感低的人的表現。我將其稱為“憤怒的扶人者”。
四
“憤怒的扶人者”給出的愛和幫助是對方不需要的,但是還要對方表示感激之情,否則就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評對方不知感恩。細思極恐。
我喜歡蘋果,不喜歡梨。你喜歡梨,你用所有的錢為我買了一筐梨。我不喜歡你送的梨。你就說我不愛你、不懂事、不知滿足……
真正的愛一定是貼著對方的需要的。不顧對方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圖給出的愛,往往會對對方有所期待,希望對方能表揚我、感謝我,其實這就是一種索取、控制。是一種以愛為名的索取、控制,不是真的愛。
五
別人摔倒了,要先問問是否需要幫助。
想給孩子穿秋褲,想給朋友出謀劃策,要先問問對方是否需要。
不要以愛為名控制別人。
20170224:別人摔倒了,是否要扶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