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對演講開始感興趣的是《我是演說家》這個節目,里面各種選手的表現總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在聽澤明老師的課之前,我看這個節目就是“外行看熱鬧”,在聽完這節課后,我回想了一下看過的幾季,覺得里面一些比較出色的選手在演講時有很多都或多或少的用過戚老師講過的技巧。
《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的冠軍劉軒就是一個特別擅長場景式故事開場的選手,他本人是學心理學的,演講題材會涉及到心理學范疇,但對觀眾們來說可能并不熟悉,所以幾乎每次開講他都是以故事開頭,迅速抓住觀眾的心,合理利用了觀眾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
而且很多選手的演講模式都遵循了“三幕模式”——開頭吸引,中間波折,結尾心滿意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場關于“裸模蘇紫紫”的演講,演講者作為當事人先是以當年網絡事件開頭,中間敘述了自己受到的影響甚至傷害,經過一番波折,時間的沖刷最后歸于平靜,并且成立家庭,現在幸福的生活。當時我覺得吸引我的只是這個故事,但現在我知道,故事好很重要,講故事的方式也重要。
《我是演說家》這個舞臺有很多專業選手,他們有很多演講技巧,但也不乏“高級演講”,有一些普通人,他們沒經過專業訓練,講的就是自己的事,也依然打動人。其中《侶行》中的張紅和張新宇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幾乎沒有技巧,但受到在場導師一致好評,是啊,有誰能拒絕真實呢?
戚老師說,“英雄之旅”這個套路是故事模型式,不是演講模式,但在演講中可以借助幾點。細想一下,那些專業的,非專業的選手在演講時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點“英雄”的影子。
也許,有一天當我們站到演講臺上,也可以試試“英雄”的感覺,而成為一個演說家不也是一場“英雄之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