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介 紹
悠然媽 / 專注于全職媽媽心理,婚姻育兒,時間管理,個人提升類。
這里沒有高深的大道理,只有短小精悍(每篇2000字以內)的實踐干貨。
公眾號名:悠然育兒(ID:yrye01) 簡書ID:悠然說
在前天我在簡書分享了《超級父母時間管理術》作者邢子凱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的聽課筆記和感悟,我們打開了第一個時間錦囊:拯救為人父母的慌亂——待辦變勿辦,10分鐘規(guī)劃=24小時執(zhí)行,投資時間而非消費時間,黃金時間干最終要的事。
今天我們來一起打開第二個超級父母時間錦囊。
?一 、瑞士奶酪,見縫插針
這里的“瑞士奶酪”指得是一些可以利用上的“見縫插針”的時間。
這些時間就像“奶酪孔隙”一樣,從外面看似微不足道,鉆進去看縫隙比實際大。
那思考日常哪些時間可以見縫插針呢?
A、地鐵 ??
B、衛(wèi)生間
C、排隊
D、等孩子放學
E、陪娃在游樂場(比較安全自主玩耍那種)
……
以我為例吧,
A、我現(xiàn)在很少坐地鐵,不過有媽媽說坐地鐵可以看書、聽課。
B、當媽后發(fā)現(xiàn)上廁所可能是一天中最清靜的時光了,這時候我會用來思考在大腦中做當日的規(guī)劃,雖然只有10分鐘左右,但是一般出來之后“凈身靜心”,神清氣爽的。
C、之前在醫(yī)院排隊產檢的時候,由于環(huán)境比較噪雜,我會網(wǎng)購一些必需品,或者處理下朋友的消息。
D、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提前半個小時去,可以在門口公園坐著聽課,或者看大號總結的精華文章,看電子書。
E、陪娃在游樂園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寫總結,看書,處理手機瑣碎事項
……
利用碎片化時間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有明顯的截至線,可以避免拖延。
?二 、長尾效應,化零為整
長尾效應說的是:少量時間累計起來,化零為整,會發(fā)揮更大的價值,不要小瞧時間的長尾效應。
“ 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
?難以想象大文豪的文章也是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完成的!
其實根據(jù)20/80原則,一天中重要的事情只有那么一項,重要的事情打散放在碎片時間做,可以避免拖延。
例如,很多人喜歡多次刷朋友圈,我更新簡書后喜歡隨時點擊紅點看有沒有最新的評論……但其實這些都是把你的時間碎片化的“罪魁禍首”。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注意力被打散了,無法專注的做一件事情。
其實一天中可以抽取一個專門的時間,碎片時間集中看信息,比如想了解某位朋友的動態(tài)點擊他的頭像,更容易從一個維度提取信息。
還有主題式閱讀,找到所有相關領域的書,集中閱讀,更容易構建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小時間大作為。
主題式寫作等。
?三 、番茄時間,專注一事
每次只選擇做一件事,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中途不做任何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5分鐘,每四個番茄時段休息15分鐘。
優(yōu)點:張弛有度,有界限,這個界限讓你的身體進入有節(jié)奏的狀態(tài),陪孩子就專心陪,自己休息就專心休息。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比如晚餐后7點-10點是晚間陪玩入睡時光,如果晚上一直陪孩子玩幾個小時,肯定受不了,就像我以前,孩子還沒趴下我就已經(jīng)睡著了,總是等著孩子睡了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往往這時候已經(jīng)精疲力盡。
那么番茄時間工作法,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25分自己做事
休息5分鐘
25分鐘陪孩子專屬時光
……
與孩子約定和訓練,孩子有時候只是需要你高質量陪伴,而不是心不在焉的很累了還強打精神敷衍。
?四 、背包原則,場景分類
按照背包法則,分類整理待辦清單。
根據(jù)不同場景,來分批處理不同的事情,為每一個場景準備一個“背包”,里面裝上每個場景中要做的清單,我們需要做什么類型的事?
規(guī)劃后,在相應場景中,打開對應行動清單,開始做,這就是背包法則。
把看似雜亂的待辦清單分類成在家、電腦、外出、手機四類場景。
降低轉換成本。
例如,
臥室場景:讀繪本,陪玩,聽故事,整理衣物
書房場景:更文,看書,孩子在一邊玩涂鴉等
洗手間場景:給寶寶洗澡,自己洗澡,手洗寶寶的臟衣服和自己的內衣
外出場景:陪孩子散步,游樂場玩耍,順手買日常用品……
最后特別要提醒的是手機這個殺時間的工具。手機碎片化時間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一、沒有明確目的,絕不打開手機(否則你會后悔時間怎么過去的!)
第二、關閉所有通知推送提示音(我已經(jīng)關閉了所有的群消息,每天忙完最重要的事情后,固定時間選擇主動打開看)
第三、有明確目的打開手機,提前設定1-5分鐘截止時間放下手機。
第四、如果沒有做到,給監(jiān)督人發(fā)50紅包(哈哈,我自己監(jiān)督自己吧。)
今天我們介紹完了第二個超級父母時間錦囊,我相信總有一種方法會適合全職媽媽來見縫插針的處理點自己的事情,比如完成每日30分鐘的英語聽力,每日1小時的寫作訓練等。
其實我聽完老師的課程,做完總結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時候自己不是沒時間,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時間的眼睛。如果大家看完后,有所感悟,請留言參與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