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這本很厚的書要花上好長時間才能看完,卻被我在短短的一天內讀完了。原因無他,這本書,實際上就是在講我們自己啊。曾有讀者說,讀著讀著,想起自己的過去,竟不自覺潸然淚下。這并不可恥,甚至可敬。
沉郁、陰暗、絕望,我想每個讀過這本書地讀者都有這樣的感受,瑪格麗特從不描寫人物內心多么難受多么絕望,相反,書中的主人公:一個生長在印度的白人女孩用近乎事不關己的冷漠口吻敘述著發生在自己生上的悲慘故事,又或者,這本來就不是故事,生活中太多愛人因為各種原因:門戶、未來、性格……最后不得不分開。讀者感受到的陰暗和壓抑,是從環境描寫就開始的:破敗、荒涼地印度,衣著不倫不類的女主人公在這個地方與情人第一次相遇。
《情人》之所以成為了傳世經典也是不無原因的,作者讓讀者看著少女走向成熟,然后在最高潮的部分潑了一盆冷水:沒有山盟海誓,沒有天地合山無棱,讀者們只能痛心地看著劇情從高潮走向黑暗的低谷。白人少女一開始只是為了中國富豪的錢而與他發生關系,她自己則說她是一點也不愛那個中國人的。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當她發現自己開始慢慢改變,開始愛上這個為了愛自己奮不顧身中國青年的時候,卻發現橫亙在兩人面前的是不可逾越的天塹,兩個人門戶、種族差別太大,最后只能看著對方離開。在這一刻,我胸中的壓抑聚集到了頂點。
然而真正讓我感情難以控制的是中國富豪在幾十年后給已為作家的白人少女說的話,“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將一直愛她一直愛到他死。”
在這里,一切感情的聚積轟然爆發,最終卻又重歸平靜和絕望,多少年過去了,已經娶了妻子的中國富豪依然還記得最初的情人,但事實是:特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反抗命運的安排,唯一能做的,只是將這份真摯的感情放在心里。
這正是這本書最打動人的地方,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這更像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就像是書中的一對情人,從陌生,互不關心,走到了熟悉,難分難舍,但命運偏偏捉弄我們,將我們生生拆開,又或者因為我們自己的懦弱,讓兩個人分開了。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猛然相遇,幸酸、后悔、難過涌上心頭,而我們能做的也只能說出那句話:
“我一直愛著你,愛到我死為止。”
又或者,早已成立了家室的我們,連說出這樣的話都沒有勇氣,只能,默默送上自己的祝福。
世間本是如此,不要對我說愛情的力量可以戰勝萬物,默默之中,多少戀人分崩離析;匆匆之下,多少戀情聚聚散散。
只怕那時候的我們,不得不說出那句話:
“我已經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