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兒子學校的活動邀請,我和兒子有幸一起參加了針對親子的“茶道基礎課”,學習并親手泡茶。這節課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茶道的樂趣,更在泡茶和品茶的過程中,感受到茶如人生的意境!
? ? ? ?一踏入教室,我就被“茶道”教室所特有的雅致寧靜,以及教室里回蕩著的悠揚古琴聲所吸引。在整齊擺放著泡茶用具的小桌子邊坐下時,我的心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 ? ? 在教我們泡茶以前,老師給我們介紹桌上的每一樣茶具。“茶道六君子“和茶盤、茶席、茶毛巾、茶墊“”等,看得我們眼花繚亂,沒想到一次簡單的泡茶,也會用到這么多的工具!老師還介紹說,不同的茶具,適合沖泡不同的茶葉。比如,重香氣的茶藝宜選用硬度較高的瓷質壺、瓷質蓋碗或玻璃杯;而重滋味的茶,則要選用硬度較低的壺來泡:如烏龍茶、黑茶,較適合選用紫砂壺、粗陶壺等。綠茶,則可以用玻璃杯來沖泡。因為用玻璃杯來泡綠茶,不僅能品嘗到茶葉的鮮美,還能看到茶葉緩緩飄落的優美姿態。聽到這里,我有點咂舌:光是茶具,就有這么多的講究!看來,泡茶確實是一項精雕細琢的技術活呢!
? ? ? ?然后,老師開始一邊操作一邊教我們泡茶的整個過程。從最開始把所有的茶具,都要按固定的位置擺放在相應的方位,然后才能進入泡茶的程序:從“溫壺、賞茶、溫盅、溫杯、納茶、注湯、候場、出湯、分茶、傳杯“給客人奉茶,再到喝完茶后的“去渣”和“清壺”,整個過程繁瑣而又有條理。當我們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整個過程,終于可以親口品嘗到我們親手泡出的茶水時,萬分欣喜而又有些許的自豪!在我們喝茶前,老師再次提醒到:喝茶絕不口一口喝下,而是要分三口喝完。第一口試茶溫、第二口聞茶香;第三口才可以慢慢啜飲,否則是無法品出茶的清香與甘甜的!
? ? ? ? 我們照做,但品嘗到我們泡出的茶的味道卻有些苦澀。老師解釋說,影響茶味的原因,跟投茶量、泡茶的器具、沖泡的動作、沖泡的時間、水溫水質等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初學泡茶的人,一般都掌握不好這其中的分寸,所以初次泡茶不盡如人意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我們掌握了泡茶的過程,回去后多加練習,熟能生巧便會泡出越來越美味的茶來。
? ? ? ? 接下來,老師提出讓孩子們單獨泡一次茶,然后奉給身邊的父母品嘗。聽到這個任務,我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兒子。在家里從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能夠學會親手泡一杯茶給我嗎?我難以置信!但接下來,看著兒子從容穩健的走完了整個泡茶的流程,然后雙手捧著他親手泡好的茶,微微稽首呈給我的時候,我滿心的懷疑剎那間化作了滿懷的欣慰!我低頭啜飲著這杯茶,眼里有熱淚滾動。兒子長這么大以來,我還是第一次面對他畢恭畢敬的態度,接受他親手為我做的食物(盡管只是一杯小小的茶),品嘗到他努力后的心血,讓我非常的感動而欣慰!
? ? ? 這一節短暫的茶藝課,讓初次接觸到“茶道“的我,開始對泡茶倍感興趣。也從“泡茶”的過程中,感受到“茶”與“人生”的何其相似!
? ? ?首先,是茶室的環境,必須是雅致而寧靜的,這是泡茶的必須和開始。不就正象征著想要擁有一份和諧祥和的人生,內心的寧靜與優美,缺一不可嗎?
? ? ? 然后,想要泡出一杯好茶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齊全配套的茶具。這不也正代表著,人生在世,沒有好的能力相配,也絕不可能雕刻出生命最好的作品嗎?
? ? ? 其次,在泡茶前,必須把茶具放置到各自合適的地方,才能開始泡茶。是不是意味著,人這一生,只有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就好比有句話說的那樣,“放錯了地方的鉆石,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
? ? ? 再次,泡茶的過程紛繁而又有條理,必須按照固定的程序一步一步的來做完,而不能走錯或走亂一步。是不是提示著,我們人生之路不能走錯一步,而必須在我們為實現目標設定好的計劃中,按部就班的去落實和實踐,才能最終實現夢想,完成目標?
? ? ? ?最后,品嘗不可一蹴而就,而是得慢慢品,細細飲,才能品到茶的美味。是不是也告訴我們:操之過急和急近功利的人生態度,永遠無法品嘗到生命最甜美的果實?只有靜待花開,用心體會,才能悟出人生的道,品到生命的美?
? ? ? ? 我非常慶幸和感恩這次的“泡茶”經歷,它讓我學會靜下心來,耐心做好一件事,在靜止的時光里感受慢的節奏,最后在全心全意的堅持下,品嘗到努力的果實!
? ? ? ? ? 這是茶的美味,亦是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