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三的自己
在走之前說點什么吧
其實故事很長卻不知道該說點兒什么
在我自我感覺中我是個粗線條的悶葫蘆
雖然我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開朗善于交際
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封閉了自己有多久
大到快要忘了以前的我是怎樣的了
對于這些表示很失望同時也很迷茫
我知道高三意味著什么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
但我并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
在離高考還有365天整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要好好努力重回開始當作東山再起
然而直到現在
離高考還有211天的今天
我還在迷茫還在為了一些瑣事或是情感上而感到無助
最近看了劉同寫的一本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現在的我,每天忙碌,似乎有成就感,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
這樣的假勤奮迷惑著我的雙眼讓我一直自我感覺良好
每天總會抽出那么一段時間來反思
“我是誰”“我要干嘛”“我開心嗎?”
波平如鏡,水只有在最安靜的狀況下才能夠反映外面的形象。人也只有在安靜、孤獨的狀態下才能夠更好的去反省沉淀。
我一直這么認為,人生很難有幾個人從始至終的會跟你在一起,就像坐公交車,有上來的人,也有下去的人,上上下下,等你到了站,發現和你同時上車又和你同時下車的寥寥無幾,甚至沒有。
再講講取舍問題吧
我是屬于那種特別矛盾的人
說話前要是打草稿的話基本屬于相對性狀
我一方面覺得要廣泛交友,一方面就覺得不需要太多朋友,一兩個足矣
和我曾經玩的好的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有點共同的想法吧
我和一個人玩的特別好,然后成為“好朋友”再然后就是挑他(她)身上的刺,最后覺得我們不是同一類人緊接著慢慢疏遠。
其實我很羨慕那種從一而終的姐妹情,兄弟情,各種美好的情感都值得憧憬。
“塑料姐妹花,永遠不分家?”我看過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就和一些不熟或者不太熟的人打成一片,“閨密”“兄弟”到后頭我都覺得變了味道,不再是我所認為的那種純粹的了。
我曾經發表過一個個性簽名“但愿以后所有的情感都不會變成愛情”
對于念愛,我也是十分矛盾的
對一個人有好感并不等于“我愛你”
頂多算是一種認可,表示這個人對我而言有眼緣看起來相處起來很舒服
但,久而久之會累的,我想可能是好感度沒了吧
盡管今年陰歷的十一月份我才剛剛成年
卻似乎已經經歷大半個人生了
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好的不美好的事情
我大概都經歷個遍了吧
我是個容易感傷的人
看小說會流淚,看電視會流淚,看“戰狼2”也是淚點多多,大多數時候,連同學都搞不懂我在哭什么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
今天,父親大人給我發來了幾張文件圖片
沒太注意看內容,大體是什么“領導小組”的,言簡意賅就是公務員吧,靠關系進去,不需要參加考試,待遇就比參加國考的低那么一點點。父親說,機會難得,我想也沒想拒絕了,內心大概是叛逆的吧,亦或是還不甘心沒參加完高考,還不認命吧!
我高一高二基本沒聽過課
高一的時候成天捧著一本中藥大字典看著
那時候就想著以后要成為一名中醫
高二的時候有些懈怠了,后來我告訴父親我大學想要學醫的事,父親嘲諷了我,也或者說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吧,過程我不是很記得了,無非是學醫不好云云的。
他說他有關系在部隊,讓我高二畢業就去當兵,以后留在部隊好了。父親向來會說話,恰巧我對當兵這件事一直很感興趣,于是我同意了,條件是讀完高三再去。
到了高二下學期,我那不認命的倔脾氣似乎又開始冒頭了,突然“考軍校”的念頭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芽,才有了現在的迷茫與痛恨。
“明日復明日”這大概是我近期的表現,雖然每日都在譴責自己的不爭氣,卻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好了,父親回來了,就到這吧!
最后勉勵自己:
縱有疾風來,人生不言棄,加油!還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