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Carina的第49篇原創文章
1/
雷軍,供職金山時,一周七天,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創業小米到現在,平均每天要開10幾個會,吃個飯有時都顧不上。
俞敏洪,早上六點鐘起床,幾乎沒有節假日。
羅振宇,內容領域頭部大號羅輯思維創始人,每天早晨雷打不動發60秒語音,到今天為止已經堅持了1801天。
Spenser, 香港自媒體第一當紅小生,兩年時間坐擁近百萬粉絲,年入千萬,曾在他的爆款文《年輕人,你憑什么不加班》中,從開始就亮出“你在未來某一天成功后,一定會感謝當年苦逼加班的自己”,到最后赤裸裸的喊出“老板都還在加班,你憑什么下班”的口號。
看這篇文章很過癮,就好像一位狙擊手,瞄準,上膛,扣動扳機,一發子彈射出去直擊要害,絕對是層層論證,步步緊逼。結果是讓一群人痛悔不已,發誓要棄懶從勤;讓另一群人氣憤填膺,提筆就抨擊怒懟。
我呢,則是另外一小撮人,咱不跟也不懟,咱來深入挖一挖到底這些高手們,牛人們,老板們如此愛鼓吹加班到底是為啥。
因為工作關系,我接觸過很多企業家和創業者,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
那些沒有怨言、提起工作就兩眼放光,滔滔不絕的老板們,絕對是真的愛加班,真的愛工作。
但他們絕不是天生就愛的,而是勇于嘗試,果斷放棄那些無感和不愛的,找到一個愿意投入的切入點,刻意練習和提升,最終能夠在漸入佳境的工作中,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
當人們全神貫注于某件事時,這是一種極為愉悅幸福的狀態,心理學家米哈里把此命名為“心流”。
牛人們正是贏在心流,你看到的表象才是加班努力的勤奮而已。
2/
很多人會說:“不是吧,我們在完全放松,什么都不想的時候才最幸福啊,工作這么有要求的事兒怎么會忘我和幸福呢?”
其實不是,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沒有任何目的的放松只是暫時的快樂而已。休閑人人都會,太輕松容易,不需要集中精神,也缺少目標和挑戰,時間久了,人會覺得無趣,反而會精神空虛。
人的最優體驗也就是心流狀態發生在,當一個人為某個任務付出辛苦的努力,把體能和智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
只有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命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的狀態。
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很少在娛樂中產生心流, 80%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心流的幸福體驗更多,也更持久。
很多人又會說,老板們當然幸福,他們有錢又有地位。
財富和地位無疑是現代社會衡量成功的標準,大家都以為只要賺到錢,就會無比幸福。
那我真的想說,不幸福的老板多到天上去,賺了很多錢還抑郁的老板也大有人在。
有這么一則寓言,說的是邁達斯向神祈求,成為最富有的人,神給了他點石成金的力量,只要他碰到的東西都會變成金子,他樂瘋了,但是不久后就死了。因為他碰到的食物也變成了金子,所以很快就餓死了。
你看,古老的寓言也在告訴我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幸福,也能讓你不幸,終究財富只是身外之物,外在的東西其實是靠不住的。
越來越多的調查和研究也顯示,人們的財富達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就不會再隨財富的增長而增長了。也就是說,生命體驗跟財富不是正比關系。
所以,只是追求社會認可的財富目標,追來的只能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和一輪又一輪的焦慮。
當變得焦躁不安,人的內心就失去了秩序,意識也就變得混亂,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哪有幸福感可言。
心流恰恰是對抗焦躁的良藥,給人帶來的是內心的平靜,有序的意識,積極幸福的生命體驗,能為人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3/
那如何才能有心流產生呢?有幾個基本條件:清晰的目標,即時反饋、挑戰跟能力相匹配。
拿寫出爆款加班文的Spenser來舉個例子,最初寫公眾號,是他剛去香港讀書的時候,那時還叫“Spenser的二次日記”,仿照的是他心目中的女神,在哈佛商學院讀書的“Fay的二次學習日記”開設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即使在最初,S內心也是有目標的,雖然只是記錄學習生活而已。
無論他做了什么事兒,見了哪些人,對什么有感受,只要寫出來,都能得到粉絲的點贊和評論。這種即時反饋帶來的巨大滿足感都足以推動他繼續投入。
而且他通過寫作獲得的粉絲信任,居然幫助他把海外理財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在毫無人脈和資源的香港站穩了腳跟。
在沒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S趕上了自媒體紅利期,短短兩年就收獲粉絲無數,事業版圖逐漸擴大,自信心也up升級。
這其實就像打游戲,打怪升級,翻新裝備,當能力提升時,不斷挑戰更高的難度。
縱觀S的文,分為幾個時期,從個人感悟到為群體代言,再到老板心聲,符合每個階段S的身份特征。
從引起關注求共鳴到引起爭議,我們能感受到他鮮明的態度,從敢對自己狠到敢對別人狠,這里透出的底氣足以表明他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所以,你看,S一定在工作中體驗到心流了啊,有目標,有反饋,有挑戰。
當然,他在尋找可寫的主題時,在為文章搜集素材時,在設計一個好名字時,并不一會覺得愉快,可能還會覺得寫作是世界上最辛苦的活兒,想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哪有那么容易,被粉絲、客戶催稿命題作文哪有那么瀟灑。
但完成一篇自己和他人都嗨的文章后,當又成功虜獲了幾百上千甚至上萬的粉絲芳心后,他一定會覺得特別滿足,甚至體會到這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時刻。這種日積月累的體驗,匯集在一起,不僅帶來精神上的高度愉悅,還帶來了物質上超預期的回報,逐漸成就了一種可以自己掌控命運的參與感,這就是人們能夠想象的最接近幸福的狀態。
經常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人,分明就是在享受而已。你讓他休閑放松,他反而失去了目標和挑戰后的反饋和獎賞,無法體驗到心流啊。
4/
了解了心流產生的條件,那如何在工作中創造心流體驗呢?
米哈里也為你準備了答案,就是把工作當成游戲,用“玩”的心態來工作。
想想看,為什么男生普遍愛看球賽?大部分女生都想不通,自己又不上場踢,有什么可嗨的,不吃飯不睡覺,還半夜爬起來追球。踢球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賽制的設計,有進階有規則,需要觀眾的參與,啦啦隊的烘托,這才是完整的體育賽事,甚至場外還有賭球產業,一場比賽的輸贏牽動著無數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的人。
工作就跟這個一樣,好的工作有足夠的挑戰,還有反饋,晉升機制。
知道你又會說,我的工作沒有啊,怎么辦?那沒關系,你可以自己發揮主動性,去創造讓它變得有趣的機制。
比如說我曾經負責海外游學的項目,第一次做某個行程很有趣,可是連著做同樣的行程,是很容易無感的。于是我就給團隊安排了很多小目標,十幾天的行程逐漸增加一些額外的小任務,比如“讓人快樂的一天”,“助人的一天”,“分享的一天“,……每天都圍繞不同的主題為客戶創造不一樣的體驗,客戶也感受到了團隊的用心和真誠。
另外,你還可以調整任務的難度,把大目標拆解成幾個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饋的小目標。比如,你要完成一篇文章,那同樣可以拆解成起找主題,列提綱,想標題,設計開頭和結尾,成文,修改,排版等不同的步驟,每個小目標都有提升的空間。
同時你還可以改進工作流程,找到省時又高效的方法。
所以,目標其實是可以自己設計的,不需要別人來為你定義,當你朝著打通關的目標穩步前進,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時,難道不正像游戲中的過關升級,是一種樂趣嗎?
找到了工作的樂趣,怎么會不愛它,經常感受到心流,哪會覺得加班痛苦呢。
告訴你,我身邊的大咖們絕對都是努力并快樂著,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做給別人看的努力是裝樣子,自己享受的才是真努力。
加不加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自己創造了什么樣的生命體驗。無論你在做什么,心流都能激發你的創造力,讓你有更高效的產出和豐富的成果,成為自己的Boss也將指日可待。
你能主宰自己命運的時候,就是你身價不菲的時期。
像高手一樣投入工作,你終將成為別人眼中的高手。
像牛人一樣享受工作,你的勤奮才會為你筑起通往幸福之門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