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情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他懂的與你不一樣?
? ? ? ? ? ? ? ? ? ? ? ? ?by---魯思 ?貝本梅爾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我以前從未認真注意過這個詞,我以為觀察就是自己看到的,可是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
例如:她今天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她是個壞孩子。其中,今天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這是觀察。而她是個壞孩子這就是評論。
再例如:他這個人很懶惰,家里衛(wèi)生從來不打掃,家里很亂。其中“家里衛(wèi)生從來不打掃,很亂”這是觀察。 ?他這個人很懶,就是評論。
有時候我們說的話,不一定就是觀察到的,就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有一些自己的評論在里面,這里為什么學會區(qū)分觀察和評論?并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而是因為我們混為一談的時候,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而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提倡的就是在特定的時間和情景中進行觀察,并描述結果。例如說,她在這次舞蹈大賽中沒有得獎,而不是說“她是個不好的舞蹈演員”。就像前面說到,她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但是她不是個壞孩子。
我們說話溝通要記住一點,可以通過觀察得到評論,但是評論并不一定是就是負責任的、正確的。所以我們只是就這件事做出評論,不做其他的負面標簽。
我們在職場中也經常會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例如,我們說一個人很嚴肅。其實沒有體現(xiàn)出負責任。這是應該要區(qū)分出觀察和評論,應該這樣更好,“看到他今天一天都沒有對著別人笑,他太嚴肅了”
今天的書評內容雖然很少,對我自己卻很實用,給大家分享三句話,大家可以區(qū)分一下觀察與評論?
1.“昨天妹妹在看電視的時候吃東西。”
2. 我父親是個好人
3. 他從不洗澡。
(也歡迎大家把區(qū)分結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