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 子 的 成 長,父 母 的 修 行。
? ? ?
爸爸媽媽用心營造的溫暖、輕松、愉悅的家,孩子內心安定充盈的都是滿滿的愛,家庭成員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這是父母帶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高質量的陪伴】
對待孩子,你是否也存在“陪伴缺失”,時間上的缺失,質量上的缺失?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這是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日記中一位九歲女孩對爸爸的“控訴”,她的爸爸被形容為“工作狂”,值班、加班、開會、出差……很少有時間陪她,她甚至哭著在電話里喊,“要見你一面都這么難嗎?”
“陪伴缺失”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時間上的缺失,孩子成長重要的階段,正是父母創業最忙的階段,家庭事業無法兼顧往往成了父母的缺憾。
另一種是質量上的缺失,很多家長雖然花了盡量抽出時間陪孩子,甚至辭職全職陪伴孩子,可孩子卻越來越抗拒父母。
......
【陪同不等于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趨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場、寫作業……
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可沒心情體驗陪伴孩子的快樂。
孩子纏著父母只是在問 :“電腦開機密碼是多少?”當孩子興高采烈跟你聊起德瑪西亞的時候,你完全不知道Ta在說什么。這樣的陪同不算陪伴。
【控制不等于陪伴】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失控,孩子愛打游戲,擔心變網癮少年,不許打!
孩子要出門遠足,擔心孩子受傷,不許去!
當孩子偷偷表達對班上某個異性的好感時,你內心是對孩子早戀的恐懼。
當孩子氣呼呼地告訴你在學校受了委屈,你會焦慮孩子怎么如此老實軟弱被欺負。
孩子長大了,在不斷擴展他的獨立成長空間,可父母反而沒有長大。
這樣的陪伴,父母疲憊,孩子厭煩。
【金錢不等于陪伴】
還有很多父母為彌補忽略孩子的內疚,偶爾有時間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錢代替陪伴。最流行的名牌、最貴的學校、最貴的老師,可讓父母自己內心平衡,卻無法填補孩子內心缺少愛的虛空。
一言不合就變成了“愛之深,責之切”。明明是好心陪伴,結果導致孩子叛逆冷漠,再也不想跟你交流。
你愛錯了孩子嗎?
你會高質量陪伴孩子嗎?
安全、放松、親密。親子間的關系是彼此相互享受的,感覺安全而放松,感受到親密的親子之愛之樂,這在當下就是最高質量的感受。
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愉快而和諧的雙向溝通,讓孩子變得更獨立、自信,有力量。不需要父母督促,孩子自己就能有內在積極的興趣每天快樂生活和學習。
高質量的陪伴里長大的孩子,對家庭、父母和他人都有責任心,主動照顧家庭成員,并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既能夠主動和父母分享生活,又能獨立主動規劃自己人生。
致所有家長朋友們:
和孩子相處是父母的必修課,一次真正觸及心靈的旅程幫你修最重要的學分。
與小孩子打交道,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
一件事情過后,總要回頭想想是否妥當,
如果做得好,好在哪里?
孩子的感受會是怎樣的?
如果處理的不妥當,問題出在哪里?
下次應該怎樣改進?
在我看來,所謂悟性,就是不斷反思,不斷做出修正,養成不厭其煩想辦法的習慣。最終總是證明那句名言“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