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人,為什么單單選擇與你親近?
為什么非要跟你聊天呢?
又或者為什么最后跟你在一起?
僅僅因為長的好看又多金,或者有內涵,有深度,有才華!所有愛情都可精煉的概括為一句話‘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但世上從不缺少這種人啊。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話:在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
本質上我們追求的不一定是愛情,但肯定是一位老師,在小時候是親情,父母是啟蒙者,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渴求探索更大的天地,父母不能滿足我們,所以我們有了朋友老師。
心理學上講人在18歲至25歲之間的主要矛盾是親密感對孤獨感,25歲以后主要是繁殖感與停滯感,所以在18歲以后,我們更喜歡把這種彼此都認可的引導式的認知與改變,理解與愛護放在一段相對穩定的關系里,之后就促成愛情。
1
《外科風云》里陸晨曦說:‘與薛巒在一起挺開心的,一起加班,一起吃麻辣燙,一起連臺三十個小時,熬大夜也不覺得累,可能后來還是有些想法上的問題不能支持兩個人走下去了。
他們在共同喜歡的醫學道路上產生了分歧,薛欒選擇放棄醫生職業改行醫藥研發,陸晨曦堅持自己的醫者使命,所以快要結婚的檔口戛然而止。就像一對夫妻擠牙膏的故事,是從后面擠還是從中間擠,如何擠牙膏的背后是人對生活或者其他事物的看法,出現偏差,且誰又說服不了誰,最好的方式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莊恕之于陸晨曦,亦師亦友,是事業上的幫扶者,生活里的引路人。他不會像薛巒一樣出現事情就帶她走,而是真正站在她的角度幫她克服,尋找解決的方法,并且以她贊同的方式,是他改變了她。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懶人,都存在依賴心理,需要通過某個人某件事,帶我們真正的認識生活,避免讓自己陷于一種內心狹隘的恐慌境地。
因為你,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所以從仰慕變成依賴最后才生成愛情。
2
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跟自己年長或者生活閱歷比自己豐富的人聊天,這比跟和自己一樣的人聊天更有意思。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兒喜歡大叔,我認為大叔倒不一定年齡上有多大,應該是一種成熟穩重的男性群體的一個代名詞。一個成熟的男人更懂得女人的心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在跟小帥哥男友戀愛三年分手之后,整天念叨要堅持獨身主義的姑娘居然告訴我要結婚了。這個消息一出來就炸鍋了。
“為什么突然想結婚了,從實招來”
“之前也沒想著結婚的,感覺不會愛了。老媽非要我回來相親,心想著總得應付一下親愛的老媽啊,就去見了個面”
“你不是一直說自己恐婚嗎,一下子就好了?”
“是啊是啊,我恐婚,你不知我一想到結婚要應對兩家人那么復雜的關系,還有萬一自己變成一個怨婦一樣的女人,為了兩毛錢扯著嗓子跟人講價,一個頭兩個大啊“。
”現在又怎么說呢?“
”他的確跟我想象的一點兒也不樣啊,即成熟又幽默,處理事情特別漂亮,就一直聊著,沒想到我們會有這么多共同話題,而且經常鼓勵自己,還讓我把畫筆撿起來,說畫畫跟讀書一樣可以修心,讓我堅持跑跑步練習瑜伽什么的,不需要減肥才去做這些,讓身體和精神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果我對一件事情特別糾結的時候,總能及時的鼓勵打起,還提出一些他的想法和我商量,而不是潑自己的冷水,總之所有的體貼和關心總能恰到好處,即是戀人也像兄長或者朋友。”
“我說你把他夸得那么好,總得有點缺點吧”
“有啊,但是我能接受,哈哈”
觸不及防的吃了滿嘴狗糧,是啊,從沒想過跟誰在一起,但你輕而易舉就治好了她的多年隱疾。不是因為你有多好,而是恰恰是另一個人需要的,可能最好的感情就是在你懂我的言不由衷,我知你的欲言又止之后,還能留在彼此身旁。
莎士比亞說: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里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私營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