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遍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
有“被困在永恒的當下”: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長期深入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身邊的熱點,生怕被漏掉。
有“萬一xx了怎么辦”:在乎別人的看法,還沒開始就害怕失敗,順從家里人違背自己意愿選擇“安穩”生活。
......
各種各樣的擔心害怕,各種各樣的過度關注熱點,各種各樣的在乎別人在乎面子。這些都是把寶貴的注意力浪費在貶值的信息里。
李笑來老師寫道:
1.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
2.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的安全感,才能深入長期的觀察 思考。
看完這一課時,我腦海里自動對接了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在書里也提到過花錢買時間的這個說法。很多日本女性害怕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擔心被嘲笑,所以家務都是自己承擔。當吉田醫生想要請個家政人員來幫忙,也糾結了很久,但自己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緊急的學業時,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部分的擔憂,與家人商量并請了家政人員來幫忙,最終有時間認真備考。若是吉田醫生過分追求別人的看法沒有放棄這一部分的安全感,沒有選擇放心的與家政人員合作,可能也去不了哈佛留學吧?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先邁出第一步后見機行事”。吉田隨波醫生決定了去哈佛留學以后,說干就干,根本就沒有擔心過“萬一失敗了怎么辦,也沒擔心過自己拖家帶口的情況。換成是其他人的話,我想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最后會選擇放棄留學追求安穩的過著眼前的日子吧?
之前看《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時,只是覺得吉田醫生好厲害啊!這么多方法,今天結合李笑來老師的這一課以后才發現,原來成功的人千萬萬萬,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地方;都是選擇放棄部分安全感,選擇與別人合作;都是不在乎別人的是否嘲笑自己。
反思自己,知道了什么是枷鎖以后,發現自己全身都是枷鎖,以前大腦里沒有這個概念的時候渾然不知,現在發現自己活得好沉重。
雖然自己習慣了手機靜音的模式,手機里也沒有QQ微博等其他的社交軟件,但是微信里還是關注了很多公眾號加了很多的群,默默的取關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群和公眾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把寶貴的注意力浪費在貶值的信息里。
我知道不是看了一兩節課就可以改頭換面的,至少大腦的溝回知道了這個概念了。
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的卸掉身上的枷鎖。我一直在努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