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清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后,一直想要動筆為它寫些什么,然而每每提筆卻又總是放下了。
因為不敢,是的,不敢。
我害怕自己的淺薄輕慢了這一部直白卻又深刻的打入人心的作品,也害怕輕慢了這位我一直尊重著的文學大師。
但始終覺得,這樣好的作品,不應該就這樣被埋沒,我看到很多人在推薦現在的各種流行書,很多人在推薦那些所謂的流行文學,可我真的,很少見過,有人去推那些真正非常經典的書。去看一下,那一些我們不曾了解的大家之作。
然而說實話,距離我第一次看《駱駝祥子》這本書,大概有兩年之久。可那樣久的時間過去了,我還記得他,記得當初那個健壯而富有朝氣的,說出一定要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的年輕人。
這樣的神情,多想現在說起夢想閃閃發光我們一樣。同樣的期待,同樣的愿意為之而努力。
可這樣的他,卻在戰亂與黑暗前,變成了一個教科書上所說的“墮落,沉迷于吃喝嫖賭的 ?‘行尸走肉’ ?”,變成了一具行走的尸體,移動的肉體。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哭,我這么一個連看電視劇都能哭的稀里嘩啦的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沒哭。只有難受和無能為力。
因為對于我來說,這并不只是一個故事。那更像是,有一個真實叫祥子的人在你的周圍,與你一起生活著。
你知曉他的命運,你知道他會失去自己一直渴望的車,你知道他會被虎妞欺騙成婚,你知道他會被孫偵探騙走辛苦攢下的買車的血汗錢,你知道他會因為虎妞的難產和死亡要賣掉一直夢想擁有的車,你知道他會因為小福子的死而徹底崩潰,可你無能為力。你只能看著。
你親眼看著祥子一點一點的變成一個讓你陌生的,讓你所厭棄的人,可你無能為力。怎么變呢,這不僅僅是個人性格的墮落,反而是當時社會上的常態。
這不是他的錯,誠然個人的軟弱與認命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現在的社會也不缺乏軟弱認命的人,哪怕周敦頤曾寫過“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否認環境對于他們的扼殺。“時勢造英雄”,而時勢也能毀掉很多人。
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一個年代,我也并不知曉,當時到底有多么的黑暗。而我的本意也并非“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我只是想說,我們都應該知曉我們民族時尚曾經有過的不堪,引以為戒。而不是,忘掉了那一些本該刻骨銘心的日子。
想起初中的語文老師,她是一個很年輕的教師,平時和我們都是各種嬉戲打鬧。但是有一天,她非常嚴肅地問了我們,“你們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嗎?”,沒有人反應過來。
這件事已經過了很久很久,但我永遠都忘不了,她嚴肅到近乎莊重的神情,她說,“今天是南京大屠殺開始的日子”,我已經忘了那一天到底講過什么課,但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她說出,要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日子的神態了。
是啊,不要忘記了。那些應該值得我們記得的日子,我并非宣傳所謂的敵對或者是反抗什么,我只是認為,那些本該被銘記的歷史,不能就這樣在漫漫的時光里被埋沒。
它們值得被重視,值得被記憶,值得被我們所警戒。
歷史是懸在頭上的那尺綾,稍一遺忘,便會清醒。而很多人習慣了昏沉的狀態,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過去。
事實上,突然想寫這篇文,只是因為偶然的看到了一道題,大意是,一只蟬對著一個作文題目撓頭,因為題目是,記一個難忘的春天。
而祥子,就像那一直沒有真正見過春天的蟬,連那點春意,也不過盛夏偷來的薄綠,轉瞬即逝。
題外話:這本書有電影,也有歌劇,老舍另一本話劇類《茶館》也有電影,于是之的表演很精彩,推薦
原創,期待你的喜歡,我是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