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已發在同名公眾號)
? ? ? ? ? ? ? ? ? ? ? ? ? ? ? ? ? 1
《我本是高山》電影看完,走出影院,已是下午5點多,天色已黑。幾乎是流淚看完整部電影,一直自視淚點高、不輕易流淚的我,因這部電影而破防。
不想讓人看到滿眼的淚水,沒有和任何熟人打招呼,匆匆走入街道,想好好平復一下心情,慢慢消化那些令人感動的情節。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當看到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學生,穿著紅色校服齊聲誦讀學校誓詞時,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穿過銀屏直擊人的內心,我的淚水也隨之奔涌而下。
那是張桂梅的女高,那是一群與命運抗爭的青春女生;那是一個平凡的山區教師的故事,她用博愛的胸懷擁抱著山里的女孩,給孩子們帶來希望之光,點亮夢想。
? ? ? ? ? ? ? ? ? ? ? ? ? ? 2
盡管之前對張桂梅校長的事跡有所了解,坐在惠影科技的演播廳里,還是心情激動。
看到網上正熱炒《我本是高山》,信息五花八門,沸沸揚揚,說什么的都有,所以當有機會觀看這部影片,內心仍然充滿期待,期待影片能給我帶來震憾和感動。
海青出演的張桂梅校長一出境,是在女高成立大會上,當時電跳閘、音響中斷、領導離場,張桂梅手拿喇叭請梁局長講話,卻總是播放音樂的時候,會場一片混亂,作為校長的她稍顯慌亂,卻也壓得住場。
影片中張桂梅老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稍顯蓬亂的短發、充滿憂慮而又堅毅的面容、有些佝僂的身軀、一身樸素衣服出現在銀幕中,活脫脫一個真的張桂梅老師站在了我們的眼前。
《我本是高山》是根據張桂梅老師的真實事跡改編。從華坪女子高中成立開始,講述了第一屆學生高考的故事。張老師從拯救身邊的每一個女孩子做起,為了讓這些山里女孩對未來有期許,不辭辛苦,忍著病痛,翻山越嶺家訪,把已經輟學的孩子接回學校,就是想通過學習改變她們的命運。
無私的幫助貧困學生,助她們走出大山,走入人生的希望與精彩。張桂梅柔弱的身軀,托起的是山村女孩的希望,展現的是一名優秀女性教育者的力量。
? ? ? ? ? ? ? ? ? ? ? ? ? ? 3
在辦學的過程中,張桂梅老師曾遇到過不少危機。學生退學,女高要并入其它學校,可怕的自然災害……她微笑、她堅強、她堅定。當風雨山洪過后,全體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豎起五星紅旗的一剎那,詮釋了什么叫做不屈服,也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抗拒的。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劇中盧老師的女友影影,就因環境的艱苦,工作的繁重選擇離開。當她在昆明結婚的消息傳到女中,所有的學生為盧老師打開手電,照亮黑板上“老師我們愛你”幾個字。
學生的真情讓所有人為之動容,也讓盧老師所有的堅守和努力都有了意義。我的眼淚此時也順頰而下,為這群樸實的大山女孩,為可愛的盧老師,為張桂梅老師和她團隊。
? ? ? ? ? ? ? ? ? ? ? ? ? ? ? ? 4
劇中有姊妹倆——山月和山英。山月學習很好,因為家庭貧困早早嫁人,在生下女兒三個月后被家暴致死。
她的死,徹底改變了妹妹山英。山英因姐姐一事受刺激一度離開學校,外出打工,張桂梅老師想方設法找到并接回了她,激勵她通過學習,通過考大學改變自己的宿命。
山英彷徨過、退縮過,在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被家人逼迫過。當山英在回家與高考之間猶豫的時候,全體同學喊出的“山英,加油!”在群山中回響,給了山英抗爭的力量。
在張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下,終于參加了高考,最后山英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為了讓遇到的每一個女孩子走出大山,擁有未來,張桂梅老師總說:“救了一個女孩子,就是救了三代人。”“走出大山,才會有更多的選擇。”言語樸素,卻能打動人心。
“能救一個是一個,我們是用命在拼。”這樣一種拼勁和韌勁,影響和改變了身邊很多人,讓她們開始好好生活,好好努力,耳聾的玖朵云、倔強的唐小萍、酗酒的母親、主動到女中任教的付春盈……
? ? ? ? ? ? ? ? ? ? ? ? ? ? ? ? ? 5
當華坪女中第一屆畢業生高考錄取分數下來的那一刻,所有老師的激動、眼淚和歡樂,詮釋著作為人師的崇高情感,不為自己,只為那些學生有了更好的未來。
三年來,她們放棄優裕的生活,壓制著自己個人對美的渴望;三年來,為了學生,他們同張桂梅老師一起,用瘦弱的肩膀抗起大山女孩的明天,用希望的光芒照亮了大山女孩的人生。
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教師工作的價值。
在學生出現種種問題時,張桂梅那一聲“小免崽子”讓人覺得面對犯錯的孩子,她更像是一個母親,難怪她曾經的學生付春盈稱她“張媽”,既有師道尊嚴,又有人間溫情,張桂梅的形象是立體的。
? ? ? ? ? ? ? ? ? ? ? ? ? ? ? ? ? 6
張桂梅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歌是《紅梅贊》。她是被紅巖精神激勵著成長起來的,她是那一代人的優秀代表,以江姐為榜樣,甘于奉獻,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為了心中的目標,勇于犧牲。
當她以學唱《雙截棍》為條件,讓學生學會唱《紅梅贊》這首歌時,有一種精神開始根植于每個學生的內心。
所以,當張桂梅病重時,學生們齊唱這首歌喚醒她,就是她的精神支撐。她生而是高山而非溪流。她用山的偉岸,給學生樹起了勇于戰勝困難和無私奉獻的豐碑。
? ? ? ? ? ? ? ? ? ? ? ? ? ? ? ? ? 7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如同“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張桂梅老師就是那束光,希望之光。
請記住這個普通的名字——張桂梅。只要有張桂梅這樣的老師在,我們的教育就有希望。
? ? ? ? ? ? ? ? ? ? ? ? ? ? ? ? ? ·END·
小記:
2023.12.3下午,教體局組織在惠影科技觀看《我本是高山》,本來想一回家就寫寫感悟,太累了,無法動筆。
今天,回味當時的感覺,仍然感動,不能自已,于是寫下上面的文字,算是觀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