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總結一些我在場外瀏覽GLTC峰會PPT之后的一些takeaway。不過,這個banner放在這里,會不會有一種為官方峰會背書的嫌疑?
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分享是連尚網絡副總裁萬玉權的《平凡之路:一個CTO的跬步和千里》(跬,音讀kui)和螞蟻金服CTO程立的《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萬玉權的《平凡之路:一個CTO的跬步和千里》顛覆了我對WiFi萬能鑰匙的認知,當PPT第一頁展示出三個數字:9億總用戶/5.2億月活躍用戶/40億每日連接 的時候,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如夢方醒:一直以為WiFi萬能鑰匙是一個破解隔壁老王家WiFi密碼的APP工具,原來她是“以 “ 分享經濟 ” 為理念,旨在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上網連接體驗,中國前十大APP中唯一非BAT陣營的產品”!有這么大總用戶,月活躍用戶和每日連接,試想,她什么不能做?試想,你裝了這個APP,走遍天下能沒有網絡?并且,WiFi萬能鑰匙不必去干破解密碼的茍且之事,可以和商家光明正大談合作啊。所以,WiFi萬能鑰匙做的是網絡的入口,連接一切。更外關鍵的是WiFi(網絡)將成為人類的基本需求,在3G和4G的時代,每個人的日流量還是稀缺資源,相信在5G到來之前的窗口期內,WiFi萬能鑰匙能夠尋找到新壁壘,繼續成功之路。
在共享網絡連接的同時,WiFi萬能鑰匙做了安全。這是共享網絡的隱性的剛需——分享者在僅有兩頁的廣告PPT中,介紹他們的安全服務:口碑致勝,全球4億+免費安全熱點,全方位保護用戶上網安全。他們采取的措施是:WiFi安全云感知,智能隧道加密,千萬級安全險。我們經常說“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從安全出發,為用戶著想就是WiFi萬能鑰匙的第一性原理。
像海綿一樣學習。
要看到一個人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選擇->堅持->承擔->成長:選擇決定你能不能走一條合適的路,選擇之后能不能堅持,敢不敢擔當決定了你走多遠 。
夢想實現的過程往往是這樣:布衣之身,泗水亭長,提三尺劍,砥礪負重,建功立業。如何做到?萬玉權的PPT中有很多關于技術領導力的實踐箴言(上面引言),對我頗有啟發:比如選擇->堅持->承擔->成長這個鏈條,不能認識自己,而人生多歧路,選擇不易;選擇一條路,能夠堅持下來的,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持而又有魄力和承擔,性格起了很大的因素;最后獲得成長的不惟有技術洞察力,亦必有領導力。但以我的實踐經驗和認知水平,分享出來只是拾人牙慧,也難免錯誤解讀,在此溢美一下,請閱讀原文下載PPT吧。
《技術的價值和意義》以10頁PPT介紹了程立對技術領導力的一些體會。偉大洞察來自偉大的實踐,螞蟻金服的平臺和所做的事業是我所沒有經歷的,這些體會我無力置喙(喙,音讀hui)。只是覺得這10頁PPT如同10層修煉,層層深入,每一層都是一個境界。同時感覺自己還在第0層,第1層只能是下一階段的目標。
總之,不管是《平凡之路:一個CTO的跬步和千里》,還是《技術的價值和意義》,在大會上分享技術領導力,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曬的都是企業的招聘名片。
小米科技崔寶秋在《如何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技術領導者》中分享了管理者如何motivate員工。motivation員工,難道不是管理者的基本素養嗎?難道不是大棒+胡蘿卜嗎?難道不是錢錢錢嗎?是否值得跟隨是區別leader和manager重要標志。管理的藝術性復雜難揣,水平高低也難以度量,是否值得跟隨確實是比較好的投票方式。領導力也在于此,值得跟隨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更廣泛的要求:是公司層級機構的蘿卜坑?卡位者?還是引領者?離職創業,看看有多少人跟著你就知道了。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五百歲而有太史公,真正的leader不多,技術領導力是追求的過程,不是目標。我的takeaway還有分享者引用的Dwight D. Eisenhower的一句話:“Motivation is the art of getting people to do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because they want to do it.”。
膜拜單車鄒嘉在《如何做好空降管理者》中用了三個問題作為標題:為什么公司需要我?我需要做什么?我應該怎么做?這幾個問題對我觸動是蠻大的:鄒嘉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被需要?謝孟軍的《技術人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給了我類似的反思:你是誰?你做什么?什么是你與眾不同?結合其他講師的分享,我的takeaway是:不要混淆個人品牌的發展和公司業務的增長,不要混淆資產和負債,不要在短期內高估技術,也不要在長期內低估技術。好像takeaway和兩個分享沒有什么關系呀?!
汪源的《技術領導者的產品哲學》中分享了餓了么的商業模式和產品結構:流量->供給->轉化->履約,這為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范式,結合右軍在《以終為始架構設計》中提出的PMC框架:P代指平臺側(platform)、M代指商戶側(merchant)、而C指的是用戶側(customer),可以更好的思考互聯網產品的架構設計。兩種思考范式各有側重,PMC更強調平臺,符合阿里的一貫風格。餓了么的產品結構中也有平臺,但多了物流配送的履約環節。
在多個講師的分享中,我關注了增長這個詞。或許技術的核心商業價值就是推動業務增長,特別是黑客式增長:用數據驅動營銷,產品和增長。最近讀的一篇文章《響應型企業:擁抱黑客之路》中強調:決策主要由數據驅動,而不是地位和資歷。那么,技術領導者需要做什么?技術從業者如何思考手中碼出的桃符?
在陶思明的《納市公司與創業公司技術管理實踐》中賣了自家的廣告:聲網,全球實時云開創者。我順著二維碼打開了產品宣傳頁:四行代碼即可創建音頻通話、視頻通話、全互動直播!并且超便宜,每分鐘0.00099美元起;超簡單接入,30分鐘出demo;超......我也是醉了:這才是云計算嘛!這引發了我對云計算模式的思考:不像傳統的公司,über并不擁有自己的車隊,它的價值在于將這些車隊數據轉化為決策的實時數據和算法。Netflix不運行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是在公共云基礎架構上運行全部操作。云計算需要提供像聲網這樣的幾行代碼實現原來物理硬件上同樣的效果;云計算需要賦能企業拓展這樣的新業務:新業務=數據+算法;云計算需要能夠把一個傳統公司數字化,成為軟件公司!
最后,推薦知道創宇楊冀龍分享的《技術創業那點事》:從股票,期權,投資,商業本質,到創業的心等,都是實在的干貨,很接地氣,適合做著創業白日夢的技術人員拿來給自己潑點冷水,再繼續前行。
場外思考,一些takeaway,心有靈犀,勝似謀面。移步鏈接下載更多大會PPT,作者的微信交流id:data-lake,歡迎來撩,加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