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歸來,當部分人激烈討論朋友圈攝影大賽的戰(zhàn)果時,那些宅在家里的也迅速抱團,開始聊起那些假期中追過的電影和電視劇。
“什么你竟然沒有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都哭了……”
“我去!《湄公河行動》我也是買了兩天的票才有位置……”
“哎,有沒有看《胭脂》啊,趙麗穎在上面的衣服好好看啊……”
“《爵跡》也不錯”當林林說完這句話,瞬間安靜了。
大家同情的看著她,這姑娘一定是7天過得太無聊,不然也不會去看一場大型網絡游戲。
“真的好看嗎?”大伙齊刷刷的看向她。
“還行吧,沒有《幻城》好看。”
? ? ……
作為一個曾被郭敬明承包過3分之1青春的,連續(xù)上供四部小時代票房的,對郭導的影視作品選角顏值相當認可的追劇小公舉來說。一直苦苦的抑制體內的洪荒之力不去看《幻城》。
因為它是我“偷偷”買的第一本小說,當初也算是傾盡我的全部家當。還記得初中那時,零花錢較少,主要是大部分都貢獻給了校門口的奶茶店和小吃攤。(看到他們至今屹立不倒,我也深感欣慰)
都說讀小說的時候,看到的是作者的腦內,這里的世界扭曲邏輯夸張,感染力卻無違和,所以格外有趣。
而當翻拍成劇時,會先看到情節(jié),必須用場景和表演表現出來,必須在一個合理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所以每一幀每一節(jié)都要細細思索。
書到手之后,我看了不下3遍,每次看完都很想為它續(xù)上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真是虐得不瘋魔不成活。(不過郭導也沒有喜劇作品)
它所展現的那種悲傷不是生造出來的,而是先給你建造一個美好的幻境,之后再把這美好在你眼前一一砸碎。類似后來的《夢里》與《逆流成河》。還記得那時候大半夜躲在被子里看,每天早上起來都頂著一雙紅腫的雙眼,我媽還以為是我晚上用功讀書沒睡好,殊不知是入書太深,被帶入到錯亂交織的故事中了。
由于當時沒有多余的錢去買“雜書”(我媽認為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是雜書),再加上從牙縫里省錢確實不易,所以我便成了校門口拐角那家租書店的常客。
20元辦張卡,然后就可以借書,每次只能借1本,超過3天就一天1角錢。
每天偷偷把書借回去,趁著晚上寫作業(yè)的間隙偷看,一邊游蕩在故事的跌宕起伏里,一邊要保持清醒,防止一不留神我媽突然出現。(此處應該有共鳴吧)
雖然一天1角錢真的很便宜,但是為了放學后能資助我心愛的小食攤、奶茶店的經濟發(fā)展,一般情況下,一本書不會超過3天,一般一周要借3本書,借一本還一本,還一本再借一本。就這樣初中還沒畢業(yè),我便看完了店里80%的名著、小說、散文、漫畫等。
所以我總覺得學生時代語文在各科中比較拔尖,和這80%應該多少有些關系。
我的“小房子”也陪伴我走過一段青澀懵懂的少年時光,在那里有我明媚的憂傷也有我抹不去的歡笑。那是一個與“青春”有關的一切,并且已成為我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
當有一天你發(fā)現,你曾經在腦海里勾畫的一些場景要被搬上熒幕,真實的展現在你眼前,說實話,第一感覺除了激動還是激動。
當然,激動過后,就變成了期待和擔憂。期待的是原本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有聲有色的動態(tài)場景,擔憂的是劇情角色與原著的差距。畢竟每一幀的畫面都曾在腦海中規(guī)劃,每一個人物角色都有獨一無二設想。
正如前幾年剛剛得知《何以笙簫默》要被翻拍,也是為何以琛的選角操碎了心,好在最后是集演技和顏值為一體的小哇出演,也算是滿足了我對男主角90%的幻想。
又如去年熱播的《瑯琊榜》,沒有復雜的劇情,沒有華麗場景和宏大場面,有的只是導演編劇和演員們的誠意和實力,所以才成為去年口碑最好的電視劇并紅遍國內及海外,還有我真愛胡帥帥演繹的江左梅郎梅長蘇真是酥到骨子里。
而大部分熱門小說游戲改編成的電視劇,要么就是靠顏,要么就還是靠顏。
比如之前的《微微一笑》、《盜墓筆記》、《鬼吹燈》系列等,男主真是帥的沒話說了,整部劇也是靠男女主角、男二女三、路人醬油黨的顏值切換支撐下來。
也不是說有顏不好,人性本色嘛!
比如說《麻雀》就是一部高顏值有演技的偶像劇諜戰(zhàn)片,各類主角的著裝拿出來就可以組成一個時裝秀了,演技也是沒話說,張魯一隨便一個眼神就是滿滿的戲,張若筠吞云吐霧時的迷離狀也是沒誰了。就連經常因演技有爭論的wuli峰峰,在劇中也有著高水準的精彩的出演。
在此,真心希望那些翻拍可以多些誠意多多用心,而不是那些表面上的的斥資多少,好萊塢團隊,豪華陣容。
不要讓所呈現的作品抹滅了我們的那些青澀回憶和青春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