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不喜歡看那些所謂的“成功學”,也不喜歡喝雞湯,更不愿聽到別人嘴里的“你是最棒的”字眼。
我只相信“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年紀大了才發現,努力不是一把萬能鑰匙,不一定能打開夢想的那把鎖,努力也不是一項核心競爭力,你有了,就一定能安身立命。
努力,是人的一種本能,唯一的區別就是有的人使用,有的人擱置。
昨天見到一個多年未見的朋友,談到從前,讓人唏噓感嘆,當年她是我的助理,我們準備正準備創業時,分開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趨勢看準了,機會來了,可惜沒有行動。
但如果行動了,今天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答案是:不會。
也是在今天,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從前的自己沒有把握住機會,就算抓住了,也注定會失敗。因為,我一直把努力這項最微不足道的本能擱置著。
我錯誤地認為,去做了再努力,機會最重要,別人抓住了機會成功了,我也可以。
后來調轉過來,又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努力,一定就能成功。
而此刻,我發現努力是一種準備,是一種時刻不能停止地準備,時刻準備著某一瞬間抓住那一縷或微弱或雄渾的東風。
抓住了就一定能成功嗎?不一定,只能說,抓住后算報名了,能不能被錄取,能不能最終取得高分,是個未知。
雖然未知,但努力多少會讓自己的心里有點底,可見,努力很重要。
可只要努力就肯定能達到預期嗎?
著名經濟學家富蘭克·H·奈特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道理:無論你多努力,都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做到富有、富足。
我們需要接受這個現實,還得在直面現實后,有勇氣付出加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