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最近的兩個小目標的實踐情況:
1、清晰地進行實驗說明
? ? 最近無論是規則說明,還是實驗操作的說明,都挺清楚。經驗為:內心自己清楚,分點說明以及重點強調。
2、板書的書寫
? ? 雖然還是很不習慣,但是這幾節課都有進行書寫。并且發現板書還是挺重要的,學生能根據板書留下課堂印象。
? ? 說說今天的課吧,又來個詳細的回顧和調整。
? ? 1、導入:
? ? 簡單復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接著說:“世界上,千千萬萬種不同的聲音,構成了美妙的聲音世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同的聲音》”(板書:不同的聲音)
? ? 一般我都不說這樣的導入,只因為想試試板書課題,就蠻說一下。嘻嘻!
? ? 2、游戲環節:(也可以算是游戲導入啦!)
? ? 講清楚游戲規則,并明確挑戰者如何挑戰,臺下的同學要怎么做之后,就開始游戲。我先后邀請了兩位挑戰者(胡涵,嘉睿),在臺下某些同學帶有些許“變聲”的情況下,挑戰者的準確率還特別高,非常佩服!
特別棒的是孩子們都很有規則意識,也不開玩笑,當說到“其他的同學舉手,我就知道你想來讀句子了!”? 臺下的同學就真的好好舉手,沒叫到的同學也不鬧,真的非常棒!
? ? 3、音色
? ? 通過小游戲以及一個討論問題:“為什么我們能分辨出大家的聲音?”得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我們稱之為音色的不同。(此時忘了板書“音色”,后面補的)還給大家聽了一些大自然產生的不同音色的聲音,加強理解。
? ? 4、音量
? ? “不同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稱為音色,那同一物體,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稱為什么?”
“音量”
“音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此處討論,多問孩子“你的理由”)
孩子們在相互補充的發言中,總結為“振動的幅度”
此時我板書:音量:振幅
? ? 5、音調
介紹音調的過渡就有點奇怪了:“誰還記得剛才游戲時的三個關鍵詞,音色,音量,還有一個什么?”
“音調”(幾個有讀這句話的同學,說得特別興奮)(板書:音調)
接下來的問題是“什么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和什么有關?”
同學們也都理解“音調”的意思,只是表達不清晰,都進行舉例說明(鋼琴的音階……)
在“音調的高低和什么有關?”這一問題上,我沒有留多一些的時間給同學們,而是直接介紹了“編鐘、敲鐘、吉他”,要是能讓同學來介紹會更好!
當總結到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有關后,我讓大家猜想:下面的八個杯子,音調會不一樣嗎?
同學們在說明理由時都很專業啊,說到質量大,振動快慢不一樣,音調不同。(此處忘了追問一句“哪個音調高,哪個音調低”)這樣在后一個環節中,就會去辨別音調的高低,而不止停留在知道音調會不一樣而已。
接下來,讓兩位同學來敲擊聲音試試看,并且我還“演奏”了小星星和兩只老虎,同學們還是很興奮的。(下次在四一班上課,想給每個組三個杯子,也讓同學們自己試試)
6、尺子音階
? ? 身邊有很多都可以改變大小,長度,粗細,來改變聲音的音調,例如:尺子
? ? 實驗說明,我借助了視頻介紹,觀看一分鐘視頻后,學生重復操作,并明確探究的問題后,同學們開始三分鐘的嘗試。實驗后,同學能清楚地表達“露出得越長,振動得越慢,音調越低,露出得越短,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當我問“其他同學是否也是相同的結論”全班一致意見。(此時我想,好像上課時,我把“振動快慢”表達成“振動幅度”了)
? ? 7、總結:音色、音量、音調,問同學們:“之前我們做了吸管口哨,能讓吸管吹出聲音,那如果要讓吸管吹出不同的音調,要怎么做?”同學們也有好幾種做法。并讓他們回去嘗試。
? ? 課到這里,還多了七分鐘,讓同學們總結收獲后,直接讓同學們寫探究手冊里的幾道里。最后利用魔術時間觀看了“關于黑洞”的視頻。
? ? 8、反思
? ? 整堂課都挺好的,回頭看錄像,發現孩子都很投入的,因為幾個小環節也都還蠻有趣的。雖然機會少,但孩子也不爭不搶不抱怨。課程中欠缺的是:孩子動手少,總感覺是孩子看著我玩。并且時間有剩,想在課程設計上加個“設計小樂器”(剛補充的ppt),或者讓他們也試試不同水量敲音階。
? ? 孩子總是乖得沒話說,愿意參與課堂,有紀律,能注意時間與場合,且不急于表達,也會說明理由。只是希望自己能多給孩子一些動手實驗的機會。
? ? 當初設置“魔術時間”真的非常好,最近沒表演什么魔術,都給孩子們觀看看關于天體宇宙的短視頻,都很感興趣。
新增小目標:
(課前)
1、設計課時,多想想時間分配,看看時間的分配是否符合解決重難點。
2、備課時,能完成探究手冊。(不停留在看,要寫)
? ? 發現上課評講時,我都不能確定答案該寫什么。例如:聲音有【? ? 】和【? ? 】的不同,我以為寫音色和音調,答案是高低和強弱。也是吼~
(課時)
1、習慣去表揚,讓大家一起鼓掌之類。
(課后)
1、想想課程中具有科學探究過程的成分